第一百零二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6(2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847 字 1个月前

,赵旻不再过问,只关心整体方向、及时纠偏。

赵旻又不是事无巨细必躬亲的诸葛亮。

晨会结束后,等待赵旻的是竣工验收。

注意:西域都护府,占地方圆十余里,其中有不少水井,城旁还有1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被赵旻改造为绕城而汇合的天然护城河。

赵旻1边验收主体主要部位,1边与西域都护府的众臣属商议西域大小诸事…

遇到有瑕疵之处,赵旻这个项目总工还需要提出修复整改方案、并指导大匠们如何施工。

在此期间,赵旻还需要结合建筑成品进行现场培训…

这是极为难得的现场教学机会,赵旻当然不会浪费。

可以预见,待天下平定、国力恢复之后,赵旻1定将推行基建,大汉全境势必将缺乏大量工程管理人才。

因此,今日赵旻开展的这次现场教学,极有必要。

总而言之,等赵旻验收完毕,已是戌时暮色降临之时。

晚宴上,赵旻犹对西域不放心。

其人向满宠再3强调:

西域都护府驻扎之兵卒,当以训练为主、屯田为辅,1应所需之辎重、粮草务必提前补充。

对赵旻的用意,满宠心知肚明。

显而易见,大汉要想掌控西域,仅凭互市、货殖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做为凭恃方可。

而两汉对胡人打仗有1个传统:召集仆从兵。

4百多年后的李唐,沿用了大汉这种优良传统。

召集仆从兵,对于强大的中央政权控制边陲之地而言,有百利而无1害。

但话说回来,在这个中央王朝日薄西山之时,仆从兵便将成为这个王朝的巨大威胁。

汉末如是,残唐如是,曾强大到不可1世的辽国,到晚期的天祚帝时亦如是。

所以赵旻根本不担心这1点:

他要建立的,是1个欣欣向荣、年轻力壮的新生帝国,离衰败还远得很呐!

满宠敏锐捕捉到了赵旻的全部用意。

重设西域都护府、开互市、统货币、书同文、车同轨、强武力、召仆从…

至少在西域这片天地,赵旻的功绩如同那位始皇帝。

考虑到秦汉的历史走向,以及自家主公那心念苍生、大公无私的精神,宠哥已经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做。

与满宠默契极深的赵旻,当即不再多言。

他与满宠心照不宣。

晚宴甫1结束…

曹植便向赵旻深深1揖。

“先生,植昨晚仿乐府诗偶有1拙作,请先生过目。”

依嘉娜丽美眸1转,乖巧地行礼准备退下。

赵旻接过曹植的诗作后,看了1眼便喝道。

“且慢!”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重温1下孟达。

历史上的孟达,可用曹先生对王熙凤的评语概括: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正所谓,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孟达钻营有道,在魏、蜀、吴3国均预留后路,却最终身首异处。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孟达的主要形象,均是“反复小人”。

所以说,罗先生其实非常懂3国,先生只是出于教育、警世、普及儒家价值观等多重因素考虑,才将3国英雄塑造成了《3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形象。

孟达在《3国志》中无传,其事0散见于《蜀书》、《典略》、《晋书》与《华阳国志》。达1生“3易其主”,先后侍奉刘璋、刘备、曹丕。最终死于司马懿之手。

达以“恃才好术”闻名。昔日魏护军刘晔、便直言其“日久必反”。

晔以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魏书十4刘晔传》

云某就问1句,刘晔的眼光准不准?

孟达在曹魏的人脉是曹丕、桓阶、夏侯尚;

在蜀汉的人脉是诸葛亮、李严;

在东吴的人脉未详孰是,但亦有暗通记录。

讽刺的是,“钻营1生”的孟达,其“3国人脉”皆因机缘巧合、而化为尘土;自己也随之灰飞烟灭。

人事可尽,天命无常。

孟达在曹魏经营的核心人脉有3:皇帝曹丕、征南将军夏侯尚、尚书令桓阶。

(1)曹丕

孟达叛走魏国在延康元年(西历220年2-7月),于谯县拜谒曹丕。

彼时“篡汉大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作为蜀汉核心阶层的1员,孟达的到来,无疑为曹丕“代汉受命”的理论,增加了舆论支持。

注:从《孟达与刘备书》可以看出、孟达亦在“参与劝进”的1百2十人之中。书见《魏略》,文多不载。

曹丕喜爱文学,有“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谓。

而作为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的孟达,亦熟读经史。

从孟达给刘备、刘封的书信中,便知其才华横溢、诗书满腹。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