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2(2 / 3)

至此,赵旻对乌孙国放心了。

大军在疾行之下,4日后顺利返回西域都护府。

近2十日过去…

当赵旻这个甩手掌柜再次返回西域都护府时,其人惊喜地发现,西域都护府的雄城内外,兵卒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拆除木制脚手架…

做为1个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赵旻太清楚这代表什么了!

短短不到两个月,班超1手修建的西域都护府,便在百余年后被卫府修缮加固完毕…

得益于汉末西域植被茂密、风沙并不严重,以及西域诸国对西域都护府心怀敬畏之故,班超兴建的西域都护府,除外观被植物损毁较为严重外,实际上主体结构破坏并不严重。

赵旻所谓修缮加固,实则是以增加其主体结构的抗冲击强度及承载力为主,修缮为辅。

但话说回来,在这没有钢筋、没有高标号混凝土、更不可能有钢绞线的汉末,纯靠木结构加赵旻发明的3合土砼,如何尽可能增加强度,也曾让赵旻殚精竭虑。

可以说,赵旻做为项目经理虽然非常不称职,但做为项目总工,赵旻绝对尽职尽责…其人为了这项工程,倾注了自己大量心血。

是以,眼见如此雄城焕然1新,赵旻心情激动万分。

他拉着依嘉娜丽的小手、唤上1众臣属,策马奔驰至西域都护府之下,仰望着那座土黄色、高大巍峨的雄城,心中感慨万千。

未来数十、甚至数百年,这座雄城将屹立不倒、成为大汉在西域的象征和代表。

心情激荡之余,赵旻1挥袍袖…在此雄城之下开会!

以卫府的效率,1刻钟众人齐聚于此,然后…

1刻钟散会。

此番,原本镇守敦煌及2关的严颜、法正及孟达3人,皆已赶至此地。

是以,本次会议同时还是西域都护府的启动会。

会议虽短暂,但应该商议之事,赵旻1项都没落下。

首先是赵旻的归期:

赵旻定于6月十6,也就是后天启程,4日内赶到1千8百里外的凉州新治所:姑臧城。

也就是说,赵旻无暇等待西域都护府重设大典。本次大典,将由西域都护满宠主持。

这就引出来第2项议题:西域都护府留下多少兵马?

赵旻当场拍板:3万足矣!

如今西域大哥乌孙国被赵旻全歼青壮;

原大哥大月氏因内乱不休,如今已龟缩回阿3地盘;

2哥康居国被赵旻吓破了胆…好吧,准确来说是西域其余诸国都被赵旻吓破了胆,所以,3万精兵确实足矣。

那么第3个问题来了:

赵旻准备如何养这3万精兵?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谯周的劝降之言,不过寥寥数语,但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从谯周敏锐的辩辞来看,他对政治的理解甚为深刻,对3国的形势洞若观火。陈寿称其“研精6经”,不为虚言。

彼时(263)魏将钟会在剑阁牵制了姜维的主力部队;为了防备东吴趁乱偷袭,蜀汉又在巴东地区布置了阎宇、罗宪屯重兵拒守,因此京畿空虚。且剑阁、巴东距离成都均有1定距离,远水不解近渴。在诸葛瞻战死绵竹之后,京畿地区的卫戍力量瓦解冰销,成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张)翼、(董)厥甫至汉寿,(姜)维、(廖)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钟)会。--《蜀书姜维传》

时(蜀)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罗)宪领军,为宇副2。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晋书罗宪传》

了解到上述背景,便可知后世对谯周的非难之辞,大抵难以成立。因为彼时蜀汉虽尚有可战之军,但均远离成都;且云山阻隔,信息不能够互通。何况刘禅身为人主,都已丧失斗志,那么臣下自谋生路,便也无从非议。

彼时濒临绝境的刘禅君臣,讨论重心已不再是“战”与“和”,而是“逃”与“降”。

当时主流方案有2:其1是奔南中,其2是奔孙吴。

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7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蜀书谯周传》

南中,即今云、贵地区与缅甸东北部,彼时属于尚未开化的边鄙之地。按《华阳国志》,南中地区的风俗、文化、语言与蜀中差异甚巨(语言差异尤大,词汇发音今皆不可解),这1地区在西晋时被从益州析出,独立为“宁州”,可以侧面反映出该地的蛮荒、疏离色彩。

(晋)武帝泰始2年,分益州置梁州,以汉中属焉。7年,又分益州置宁州。--《晋书地理志》

孙吴,彼时的情况亦不甚理想。国主孙休当时(263)已经病重,翌年(264)即死,同年又发生了权臣张布、濮阳兴篡改遗诏,拥立孙和之子孙皓的政治变故。且孙皓为政酷暴,若刘禅奔吴,恐难获善终。

1言蔽之,无论是奔南中还是奔孙吴,在彼时均属昏招。在混乱的局面下,谯周挺身而出,冷静分析,陈述此2策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