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心道:老子至今都未与你姐睡过觉,姐夫2字从何说起?
但1转念,赵旻便兴奋起来。
美周郎啊美周郎,老子如今也是你姐夫!
周瑜却不给赵旻显摆的机会,其人微微躬身,正色道。
“从文,瑜有3言两语欲与你商议。”
于是乎,赵旻先为小乔指明大乔所在,便带着周瑜再次回到书房。
赵甲赵虎两兄弟,仍是且看守门户。
2人坐定后,周瑜作揖道:“从文,因黄祖发动江南之乱,故今江东局势远未安定,瑜受故兄长吴侯所托,尽力辅佐某主公,而今颇感吃力,不知从文有何妙计?”
周瑜说得虽然极委婉,但赵旻1听便知,周瑜这是担心刘备背刺孙权,所以在向自己求援。
赵旻断然道:“公瑾兄长,江东带甲岂止十万?兼且樯橹无数,何惧外敌?以旻看来,江东之患,在内而不在外也。”
赵旻还不知道,刘备已经收得诸葛亮,否则赵旻1定不会说这番话。
与历史上不同,这个时空的刘备并未收得法正,诸葛亮的亲大哥诸葛瑾也在赵旻这边,而且诸葛亮已言明,江东如今内忧外患严重,可先联合再徐徐图之…
综上,刘备不可能如历史上那般猜忌、甚至是暗中提防诸葛亮。
换言之,充分信任诸葛亮,又收得黄忠、魏延和陈到,兼且得到桂阳、豫章2郡作为根据地的刘备,此时已经开始提前起飞。
对江东而言,如今最大的威胁,恰恰正是刘备。
可惜,赵旻不知刘备已收诸葛亮;而周瑜不可能清楚诸葛亮的真实能力究竟如何,信息的不对称,让刘备占尽先机。
诚然,此时的诸葛亮刚刚及冠,还不似7年后的其人那般超卓,但天才就是天才。
6年前的孙策也刚刚及冠,却已开始东渡攻伐江东;
4年前的周瑜同样刚刚及冠,却弥补了孙策最后1块短板,在短短两年内助孙策打下江东5郡。
去年的赵旻2十4虚岁,却…啊呸!挂逼不算。
总之,不能单纯以年龄来评判某个人的能力高低。
言归正传。
周瑜闻言缓缓摇头。
“从文有所不知,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江东不可不防、从文亦不可不慎也。”
周瑜太小看赵旻了。
刘备能力如何、又能达成怎样的成就,在这个时空,没有第2个人比赵旻更清楚。
所以根本不用周瑜去提醒赵旻。
但话说回来,周瑜在亲眼目睹刘关张3人合力之威后,能想到这1点,可见周瑜能力如何。
赵旻正色道谢后,终是被情感压制了理智…
其人反过来提醒周瑜道。
“公瑾兄长,旻有1言相告。”
【作者题外话】:呵呵,张郃被赵旻忽悠瘸了。
张郃要倒大霉!
麹义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
麹义是袁绍阵营的头号大将,以现存史料看,无论是临敌陷阵还是战术指挥,均颇为不俗。
其武略远胜所谓的“河北4庭柱”。
注意:河北4庭柱,即颜良、文丑、高览、张郃。
麹义在《3国志》与《后汉书》均无传。但袁绍与公孙瓒争雄河朔,麹义却是1位绕不开的人物。
其人生年不详,卒年亦不详。
从《后汉书》记载可推测死于建安元年(196)之后,建安3年(198)之前。
注意:兴平2年(195)麹义围攻公孙瓒,岁余断粮而退。
可知其至少活到建安元年(196)。
建安3年(198)袁绍报瓒书,明言麹义已死,可知其卒于之前。
麹义之死,记载极端隐晦。
说麹义自恃功大,盛气凌人,引来袁绍猜忌而被杀。
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英雄记》
但如何“骄矜自负”,又怎样“构罪袁绍”,史书却讳莫如深、难觅踪迹。
从现存史料推断,麹义大概率曾牵涉进初平4年(193)的“邺城之乱”。
之后遭到袁绍隐诛。
老乡见老乡,背后来1枪。
建安3年(198),袁绍对公孙瓒发动了最后的歼灭战。公孙瓒困坐易京楼,徒待夷灭。
此时麹义已死。
袁绍发动总攻之前,曾给公孙瓒修书1封,收录于《汉晋春秋》。这封信是解释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信中,袁绍将“平定邺城叛乱”与“诛杀麹义”2事并列,颇有隐喻。
前以西山6梁,出兵平讨,会麹义余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袁绍与瓒书》引自《汉晋春秋》
西山6梁,即黑山6梁。袁绍在击溃于毒叛军之后,前往讨伐;将黑山酋帅青牛角、李大目、于羝根等人1并剿灭。
注:吕布此时与袁绍合兵,共击黑山张燕,事见《魏书7吕布传》。
值得注意的是,随黑山军败死者,尚有壶寿。
注意:凉州人壶寿,是关中军派往关东的冀州刺史,1者用来取代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