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7(3 / 3)

从可见案例来看,淮泗集团与孙氏宗室立场趋同,江东集团则与2者相异。

这种特殊的政治架构,与孙氏的发迹历史有关。

孙坚与孙策虽然籍贯江东,却均在江北发迹。孙坚早年活跃在徐州的下邳与广陵(见《孙破虏传》);孙策则活跃在扬州的庐江与9江(见《孙讨逆传》)。

注意:扬州的庐江郡与9江郡,均在长江以北。两郡组成后世的安徽大部。

因此,孙氏父子的中坚力量,主要由“流寓士人”与“江北地主”构成,他们被称作淮泗集团。

孙策横扫江东(195-199),离不开淮泗武人的军事支持;淮泗人因为远离故土,无法再通过“乡举里选”而出仕,也需要孙氏的封拜。双方各有所需,因此形成同盟关系。

宗室孙瑜麾下“宾客多江西人”。江西即江北,指代淮泗人。

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孙)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吴书孙瑜传》

周瑜(庐江)、鲁肃(临淮)、陈武(庐江)、周泰(9江)、蒋钦(9江)、徐盛(琅琊)、丁奉(庐江)、张昭(彭城)、张纮(广陵)等1干文武,亦为淮泗出身,他们成为孙氏兄弟的肱骨之臣。

(孙)策勇冠1世,有雋才大志。张子布(张昭字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瑾(周瑜字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汉晋春秋》

东吴政权中的流寓士人,普遍被视作淮泗集团成员。

吕蒙(豫州汝南)、吕范(豫州汝南)、甘宁(益州巴郡)、潘璋(兖州东郡)、程普(幽州右北平)等人均是如此。

毫无疑问,同样远离故土的青州北海士人孙邵,当然也属于淮泗集团。

所以,孙邵被江东士人排斥打压,便极为合情合理。

行文至此,诸君应已知香妹子打的主意:

香妹子省亲,固然是思念亲人,但她也存了通过老娘和大嫂,来劝说大哥孙策与他老公保持同盟。

疼老婆的赵旻见小老婆已打定主意,不忍心违拗小老婆的心意,于是这个苟哥提醒香妹子,注意1向轻而无备的大舅哥…

其人的人身安全问题。

然而…

阴差阳错之下,苟哥的布局,还是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曹叡为什么要授意隐蕃打入东吴的司法系统。

其实,这与曹叡的学术背景高度相关。

曹叡秉承父祖旧制,严刑峻法,鞭挞群臣。

同时,曹叡对于断案、律令1类的事务特别感兴趣,“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

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魏略》

曹叡甚至把“平望观”改为“听讼观”。可见他对司法之事,确实有特别的爱好。

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讼观。(明)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魏书明帝纪》

从术业专攻上看,隐蕃与曹叡的学术背景高度契合。

从年龄上看,隐蕃入吴时年仅2十2岁,与当时的曹叡年龄相似,我们有理由猜测:

隐蕃极可能是明帝在潜邸时的旧人。

(隐蕃)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2十2,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吴书胡综传》

曹叡对于间谍工作,尤其上心。不仅有隐蕃这类“生间”,还有韩龙这类“死间”。

注意:《孙子兵法》将间谍分为5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战国名人苏秦就是死间。

青龙3年(235),魏室苦于鲜卑侵扰,遂派遣间谍韩龙刺杀了鲜卑大人轲比能。

“雄踞塞北,制御群狄”的1代枭雄,就这么稀里糊涂死在了刺客剑下。

3国时期,确实谍影重重。

青龙3年,幽州刺史王雄遣勇士韩龙杀轲比能。--《魏书鲜卑传》

孙权对隐蕃的身份,最初可能有所怀疑。

他在接见隐蕃时,曾找胡综作为旁听者,共同参与审核。

(孙)权即召入。(隐)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胡)综时侍坐。--《吴书胡综传》

胡综出身豫州汝南,和隐蕃1样,也属于“南来北人”之列。

同时,胡综曾经“典军国密事”,具备情报工作的相关背景。

(胡综)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吴书胡综传》

在胡综看来,隐蕃是个“巧辩之士”,属于祢衡、东方朔这类文化倡人,应该授予“都辇小职”,不可以大用。

(胡)综对曰:“(隐)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才皆不及。”--《吴书胡综传》

可惜的是,孙权并未听从胡综的建议,反而授予隐蕃廷尉监的重任,为后来的动乱埋下祸根。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