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将行闻惊变,涕泪染青衫上(3 / 4)

是阴关,少阴是阴之门轴。

少阳少阴,因为是作为门轴的枢机,故又被称为枢机病。

神阙穴就是肚脐眼儿。

枢机病讲究推陈致新,所以柴胡…咳咳,咱这是历史文,不说这些了。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这1章,咱们结合董昭这种战战兢兢的心态,剖析1下其人的心路历程。

如前所述,董昭通过长期的示忠之举,暂时洗脱了兖州乱党的敏感身份;

其人遂再接再厉,向曹操进献篡汉之计,以为自保之术。

诸君看懂了吧?

这就叫投其所好也!

董昭的劝进之辞用典精洽,富含政治隐喻。

他1方面将自己的进谏比作“耿弇(yan3声,云台2十8将中最能打仗的,本书中耿纪老祖宗)床下之言”,另1方面将曹操的处境比作“朱英无妄之论”,可谓文采斐然,直击要害。

(董)昭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明公忠节颖露,天威在颜,耿弇床下之言,朱英无妄之论,不得过耳。”--《魏书董昭传》

(1)耿弇床下之言

按《后汉书耿弇传》,传主曾向刘秀劝进,称“更始(指更始皇帝刘玄)失政,君臣淫乱”,因此“天下可传檄而定”。

可知董昭乃是借更始帝类比刘协,借光武帝类比曹操,1方面攻讦汉廷失道,另1方面称赞曹操盛德,并借此劝说曹操应趁势而起,改朝换代。

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耿)弇入造床下请间,因说曰:“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后汉书耿弇传》

(2)朱英无妄之论

按《史记春申君传》,朱英曾向春申君进言:“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

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史记春申君传》

注意:春申君居处贵势,而思防不足以自卫。楚王薨后,春申君旋死于小人之手。黄歇像不像孙策?

按此,董昭将刘协拟作“毋望之主”,将东汉末年拟作“毋望之世”,至于专擅权柄的曹操,则有“毋望之祸”。

可知董昭乃是借古喻今,劝说曹操废汉自立,否则1旦身死,便有后嗣颠蹙之患。

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朱英)曰:“君相楚2十馀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董昭借此典故,隐喻曹操地位)。”--《史记春申君传》

结合《昭传》,可知董昭引经据典,乃是试图论证“(曹操)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的必要性,以及“(商)太甲、(周)成王未必可遭(指汉献帝可能清算曹氏)”的现实隐患。

(曹操)德美过于伊(尹)、周(公),此至德之所极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魏书董昭传》

概而论之,董昭对曹魏代汉的态度可谓积极,进言可谓犀利,堪称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因此多遭时论所非。

同时代中,心向汉室的魏臣苏则,便视董昭为“佞人”,甚为厌弃。

(苏则)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魏书苏则传》

(苏)则在金城,闻汉帝禅位,以为崩也,乃发丧。--《魏略》

有鉴于此,后世学者对董昭其人,亦多以“佞幸”视之。

比如清代学者何焯认为董昭“首为谄邪,以媚于操”;

卢弼则语气更重,称“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实乃“承祚诛心之笔”。

其人轻蔑之意跃然纸上。

(董)昭自顾才谋非荀(彧)、郭(嘉)之俦,遂首为谄邪,以媚于(曹)操。--《义门读书记》

此为承祚(陈寿字承祚)诛心之笔。--《3国志集解》

其实回顾董昭的1生,可以发现:

董昭卑躬屈膝,谄媚曹操,乃至不顾士人尊严,鼓吹篡汉之说,其实并非纯粹的邪佞,反而更类似自保之计。

作为昔日兖州之乱的叛党余孽,董昭兄弟在曹营之中天生具备原罪。

他耗费了十数年,屡建殊勋,9死1生,终于进入曹氏幕府,这便注定他与汉臣身份的彻底决裂,也只能在此道路上愈走愈远,直至人生尽头。

1言蔽之:在曹老板手下做事,高危啊!

董昭代汉之论,为虎作伥;虽有苦衷,亦失德望。

若将时间回溯,可以发现董昭昔日曾致信魏郡太守袁春卿。

书云:“若能翻然易节,奉帝养父,委身曹公,忠孝不坠,荣名彰矣。”

此信虽系针对袁氏,但也未尝不是董昭的心迹自白。

袁绍同族(袁)春卿为魏郡太守,在城中,其父(袁)元长在扬州,太祖遣人迎之。(董)昭书与春卿曰:“……若能翻然易节,奉帝养父,委身曹公,忠孝不坠,荣名彰矣。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