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味甘心甚苦,游客踏归途上(4 / 4)

虑精密,考其所有,(李)永南、(马)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蜀书姜维传》

不难看出,上述诸人的共同特点,便是具备出色的学术素养,这与计掾、计吏的工作职责密切相关。

换言之,甘宁能够出任巴郡计掾,便证明其必然具备寻常水准之上的文化底蕴,这也符《宁传》记载的传主“颇读诸子”、“开爽有计略”。

(甘宁)止不攻劫,颇读诸子。--《吴书甘宁传》

通过“计掾”的身份,不难推测甘宁能够“补蜀郡丞”必然与此有直接关联。

按前引《英雄记》,甘宁出仕益州,当在刘焉统治时期。

刘焉初治绵竹,后徙治成都,刘璋遂因袭之。

甘宁既为巴郡计掾,那其“上计”时应赴成都汇报,成都县又属蜀郡,那么他得到上官的提携延揽,担任蜀郡丞也便合乎情理。

(刘)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时焉被天火烧(绵竹)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蜀书刘焉传》

郡丞的地位又较计掾为高,属于郡中的高级佐官。

按《续汉书百官志》,内地之郡置长史、郡丞各1;

边地之郡“丞为长史”。

东汉时“郡太守、诸侯相病,丞、长史(代其)行事”。

可知郡丞之于郡守,便近似于常务副职,有权在长官无法履行义务时“代行郡守事”。

建武6年3月,令郡太守、诸侯相病,丞、长史行(郡守)事。--《古今注》

以同时代人物为例,诸葛亮之父诸葛珪,在宗族流徙之前(尚未失势时)的最高职务也不过是泰山郡丞。

而甘宁早在初平年间(190-193)便成为蜀郡郡丞,比诸葛珪的仕宦要高得多。

注意:按《英雄记》,甘宁反叛刘璋在兴平元年(194),可知其担任蜀郡丞必在此前。

父(诸葛)珪,字君贡,汉末为太(泰)山郡丞。--《蜀书诸葛亮传》

东汉时有“3互法”(见《蔡邕传》),即“任官避籍”制度(官避吏不避),由非本籍士人担任地方官长(官),地方官长再举用本地豪强充任官府属员(吏)。

甘宁为吏则为巴郡计掾,为官则至蜀郡郡丞,结合甘氏在临江为“5大姓”之1(见前引《华阳国志》),充分证明他必定是益州地方的头面人物,绝非寻常的草寇蟊贼。

简而言之,甘宁虽是寒门出身,可人家的出身家族,在巴郡当地是妥妥的豪强。

如今,诸君对汉末魏晋寒门的深刻含义,是否有了认知?

寒门指的是没有诗书传家、没有文化积累的富户!

老爹曹嵩花1亿买太尉的曹操,他们家也是寒门哦。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