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6(2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926 字 1个月前

左大都尉3人收拢残卒,进入了杨修事先布置好的营盘。

夹在军阵中的荀攸、刘晔和杨修见此,相视1笑。

随着颜良、赵云1声令下,兵卒们收起弓箭,保持合围之势,好整以暇地下马暂歇。

养卒们则趁此良机,为苦战半日的同袍们埋锅烧热汤,煮起早已冻得硬梆梆的羊肉饺子。

精面羊肉水饺的妙处在于,不但可同时充饥解渴、补充体能,还可长时间保持兵卒们的饱腹感,以维持住兵卒们的战斗力。

可怜左贤王匆匆出营,大半天水米未进,杨修事先布置好的营盘内,又无任何粮草…

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洼地上方,那些汉家兵卒们席坐于地上,1手持枪,1手抓起白净如玉的饺子品尝,最后端起碗美滋滋地喝尽热汤。

围堵住左贤王营寨出口的夏侯渊、乐进和张辽大军,虽然不可能如此优哉游哉,但他们可以轮班烧汤用饭。

这些宿将心知肚明,欲集结数万大军,没有1个时辰根本做不到。

这次率军者,可不是经验不足的赵虎,而是乐进和张辽。

他们带来了近4万大军,1左1右结成牡阵,显而易见,他们是要拦腰对凿匈奴骑兵。

别说此刻左贤王营寨内仅余6万骑兵,便是十万大军,以装备弓箭的重骑兵之装备优势和远程优势,若要击溃亦非难事。

这是纪律1向松散、装备不全的匈奴人,而不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赵旻卫府中军。

这些匈奴人,战损比1旦超过3成半,便极有可能出现溃逃。

届时…

总而言之,在3名顶级谋士合力策划之下,这场本该旷日持久的恶战,极有可能1日之间便定出胜负。

谁让左贤王始终对汉军存在错误认知呢!

其人心里没点儿逼数,活该被1战而歼。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颉利可汗不知死活,进犯灞桥,李世民被迫与颉利可汗结下渭水之盟,然则…

没过多久,李靖便抄了颉利可汗老家。

如今的赵旻确实不如李世民,但匈奴人又焉能与装备精良、悍勇善战的突厥人相比?

何况如今带兵作战者、出谋划策者,尽皆为当世1等1的英雄豪杰。

从左贤王擅自率军出营时起,其人的命运便已注定。

乐进、夏侯渊、张辽3人准备就绪之后,便以逸待劳,耐心等待仓促集结的匈奴骑兵扎进包围圈。

同1时间,围困左贤王仅余数千兵卒的军阵中,刘晔决定对左贤王亮出杀招。

【作者题外话】:本章,咱们聊1聊麴(ju)义。

麹义,1作鞠义,1作趜义。

麹义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

麹义,是凉州人。

麹氏本凉州豪族,武威姑臧人。

其族尚武、气力过人。

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英雄记》

《3国志》对于凉州麹氏的叛乱颇多记载。

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魏书十5张既传》

注意:麹演与麹义大概率存在亲属关系。

麹义出武威,麹演出西平,均为凉州。

关于麹义1个西凉武士,是如何1路流浪至关东冀州地区,争议颇多。

普遍观点是黄巾之乱(西历184)时,麹义以“良家子”(类似董卓)跟随皇甫嵩、朱儁等官军1路东进平叛,之后扎根于此。

麹义是袁绍阵营的头号大将,以现存史料看,无论是临敌陷阵还是战术指挥,均为不俗。

其武略远胜所谓的“河北4庭柱”。

注:河北4庭柱,即颜良、文丑、高览、张郃。

麹义在《3国志》与《后汉书》均无传。但袁绍与公孙瓒争雄河朔,麹义却是1位绕不开的人物。

其人生年不详,卒年亦不详。

从《后汉书》记载可推测,其人大概死于建安元年(西历196)之后,建安3年(198)之前。

注意:兴平2年(195)麹义围攻公孙瓒,岁余断粮而退。

可知其至少活到建安元年(196)。

建安3年(198)袁绍报瓒书,明言麹义已死,可知其卒于之前。

麹义之死,记载极端隐晦。

说麹义自恃功大,盛气凌人,引来袁绍猜忌而被杀。

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英雄记》

但如何“骄矜自负”,又怎样“构罪袁绍”,史书却讳莫如深、难觅踪迹。

因为此事,袁绍被不明真相者黑出了翔。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真相是:从现存史料推断,麹义大概率曾牵涉进初平4年(193)的“邺城之乱”。

之后其人遭到袁绍隐诛。

建安3年(198),袁绍对公孙瓒发动了最后的歼灭战。公孙瓒困坐易京楼,徒待夷灭。

此时麹义已死。

袁绍发动总攻之前,曾给公孙瓒修书1封,收录于《汉晋春秋》。这封信是解释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