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万骑长虽名为万骑长,却可各率两万、1万5千骑兵。
当然了,此刻时间紧迫,2人来不及点齐麾下所有兵马,便各自带上78千骑兵,浩浩荡荡向上1次那辕门处疾驰而去。
饶是如此,当左贤王率众抵达彼处时,也已近午时。
看在金灿灿的金饼、刺绣精美的蜀锦份上,左贤王笑呵呵地拍马上前,如许久未见的老友1般,向张修、夏侯渊2人抱拳。
“德祖,这位将军,2位别来无恙?”
夏侯渊有些懵;
杨修却仍云淡风轻。
“某等参见大人!方才大人麾下当户称,令从侄呼厨泉与袁本初沆瀣1气,然否?”
左贤王呵呵1笑:“诚然!是故,若卫将军有意讨伐袁绍,不妨与俺结盟!”
杨修心中冷笑起来。
然则,受其人妹夫影响,其人表面却无比恭谨。
“大人,实不相瞒,某主上卫将军欲先定凉州,再讨袁绍也。”
左贤王笑得更加开心。
“原来如此!德祖,凉州无论羌人,亦或氐人,皆不足为虑也!至于韩遂老儿,俺更不放在眼中!”
左贤王这番话,信息量有些大。
由这番话可知,其人对凉州形势洞若观火。
杨修登时后怕不已。
阿旻神人也!若非阿旻先攻匈奴左贤王,恐怕…
杨修高估了赵旻。
其人只是1时脑洞大开,真正深谋远虑者,实际上是荀彧。
若荀彧积极为赵旻出谋划策定凉州,赵旻才真正算是如虎添翼。
杨修心中念头纷至沓来,但其人仍是微微1笑,作揖道。
“大人所言极是,大人愿助某主卫将军定凉州、伐袁绍?”
左贤王呵呵笑道:“德祖,俺若收卫将军厚礼,必当助卫将军定凉州,然则,袁本初终非韩遂之辈也。呵呵…”
左贤王的意思是,你要想让老子替你家主公讨伐袁绍,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加钱!
这下,连夏侯渊也听懂了。
想起荀攸和杨修的警告,夏侯渊勉力忍住1刀砍下这匈奴左贤王首级的冲动。
杨修这下再也没有心理负担。
汉末时期,无论匈奴、鲜卑,还是羌人、乌桓,都是见钱眼开之徒。
没办法,他们的生存环境确实过于恶劣,生产力又严重低下,不如此做,日子着实难熬。
李唐对这些异族,采取的是恩威并施之策。
虽然在中后期,李唐因武德衰微、藩镇割据而被曾经的小弟们欺负百年。
这导致残唐的疆域,甚至还不如北宋初期。
但这个策略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
历史上,汉末3国诸侯对异族,则采取迁徙、收编之策,这直接导致异族集中于并州河套之地,抱团取暖反特么的。
杨修望了眼左贤王身后那无边无沿的骑兵,心中冷笑连连。
“既如此,便请大人随某至营中!”
【作者题外话】:在汉末魏晋,别说匈奴人,便是汉家人都几乎全民文盲。
知识垄断、武人夺权,催动了门阀的诞生。
若有谁如黄巢1般针对士族豪强…
还真有!
公孙瓒、孙策和孔融!
所以,他们都没得善终。
若非孔融及时抱住刘备大腿,也不会有好下场,但其人也只是苟延残喘数年而已。
曹操、刘备前期同样如此,所以后来他们学乖了。
他们对待士族,是既用且防。原因很简单:
知识垄断!
新兴诸侯们要治理地方,不用这些士族用谁?
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奴客?还是只知道杀杀杀的武将?
蔡昭姬之事争议极多,奈何汉末非母系社会,3国志几乎无载,后汉书列女传中也语焉不详。
综合诸位名家的文献,云某采用汉灵帝熹平2年(西历173)为蔡琰的生年。
云某欠曹仁、曹纯1个详细介绍,趁这几章没有需要特别解释之处,便介绍1下这亲哥俩的早期履历吧。
毫无疑问,因事涉曹氏宗室,所以他们同样语焉不详。
曹仁是魏国柱石,功勋彪炳。然而关于其早年履历,陈《志》则语焉不详。
更可怪者,是仁弟曹纯,记载更加简略。靠裴松之的校补,才勉强拼凑出模糊的轮廓。
虽然陈寿、王沈等人对曹仁的过往竭力回避,但透过散碎的史料,依然可以窥见其背后故事。
谯沛曹氏是东汉末期的新贵。其发迹滥觞,始自“入宫为宦,历仕4朝”的阉人曹腾。
在与曹操平辈的“诸夏侯曹氏”当中,曹仁是唯1的异类。
谯沛的诸夏侯曹们,或者“谆谆好学”、或者“家富于财”、或者“事亲至孝”,大抵处在“暴发户向门阀”的转化阶段。
梳理曹氏宗人与外家,其早年履历大致如下:
(1)夏侯惇
夏侯惇尊师重道。
早年因为“人辱其师”,其人便抽刀斩之。
其人成年后“身在军旅、迎师受业”,得到时人的交口称赞。
(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