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二虎争,大战终3(5 / 5)

在这样“防患未然”的环境下,曹操晚年亦掀起数次肃反大案,清洗许县汉臣(218)、与首鼠两端的魏臣(219)。

至于袁绍阵营内部,渤海系(即旧人系)、河北系、颍川系等诸多派系相互攻讦、日夜争斗;且不说河北系内还另有韩馥系(沮授、田丰、审配、鞠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此环境下,如果贸然迎接献帝,不仅1无所得(地理原因),还可能因为袁绍与献帝的旧怨(另立刘虞),而导致“1生不曾安分”的献帝,在邺县更加猖獗地作妖,加速袁绍政权的崩溃。

袁绍另有所谋,且手段相当现实。即令曹操将刘协迁治鄄城,方便监视。

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乃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操以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实。--《后汉书袁绍传》

鄄城在兖州济阴郡,袁绍从弟袁叙是济阴太守。且鄄城虽然名为曹操辖区,距离邺县却1步之遥。若有变故,袁绍可立即“兴兵自取”。

袁绍想避免“逢迎天子”之害,却能坐享“接近天子”之利。可惜曹操亦是奸雄,自然洞悉要害,1口回绝,最终2人反目。

有道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曹操巨奸之人,尚不能避免“挟天子”之害,袁绍想又当又立(即令天子迁治鄄城),自是痴人说梦。

另1方面看,绍与刘协的旧怨以及尴尬的地理位置,导致他无法如曹操般享受“挟天子”之利,且必将深受其害,故几经思虑后,袁绍最终放弃,最终强弱易主,功败垂成。

由是观之,结合前文,袁绍或许无称帝之心,但必有借天子号令天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