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贵妃恩准宝玉登舟了!”
“什么,这太好了……”
园内的大道上,王夫人、凤姐儿等人簇拥着贾母,远远跟在后面瞧看情况。
贵妃归家,先论国礼,因此哪怕她们再急切的想要见到元春,也不敢冲撞,只能按照宫里的规矩,一个流程接着一个的来。
忽听人说,贾政贾琏等人提议让贾宝玉登舟为元春向导,贾母等人都惊讶了。
贵妃是何等身份,那可是只差一步就能登顶国母地位的皇妃。
所以,今日明说是迎接贵妃回家省亲,不如说是接驾。
因此,虽然皇家也申明让后妃们回家之后,畅叙天伦之情。但是,君臣之礼不可废,国礼不可废。
从元春从离宫,到回到贾家,去哪儿,做什么,所有的行程和安排,基本都是宫中所定的。
在这一点上,贾家人没有任何置喙的余地。
这个时候,贾家人但凡有一点不遵照宫里的规矩办事,都有可能被定义为逾越乃至犯上。
这种情况下,贾宝玉居然能够获得恩准,登御舟为元春做向导?
但是贾母等人随即就想明白了,一则贾宝玉是元春亲弟弟,年纪又小,不至于有男女嫌隙,二则家里这边给出的理由也很合乎情理,让亲人为元春做向导暗合了天家准许后妃归家省亲的初衷。
最重要的是,元春不知道有多么想念贾宝玉这个亲弟弟,只怕她此番回家,最想要见到的人,就属于贾宝玉了吧。
这其中有深层次的缘故。
元春作为贾政和王夫人的嫡长女,比贾宝玉年长十岁,长姐幼弟,又同养在贾母身边,是以对贾宝玉十分怜爱。早在贾宝玉未曾入学堂之前,三四岁时她就已经通过手引口传,教导了贾宝玉几本书,千数字在腹内了。
因此,元春和贾宝玉名系姐弟,实则状若母子。
自入宫之后,元春也时常思念幼弟,怎奈宫墙高深,对于贾母王夫人等,她尚且能以书信互通思念之情,更是在之前的一年多,天家准许椒房卷属入宫探视之后,每月总能得见。
但是对于贾宝玉,元春入宫时他尚且懵懂,不甚记事,因此未曾对元春有几分感情。只知有其姐,但是其姐如何竟是一概不知,也不想知,因此对于其姐偶尔的书信问候,亦不知珍惜,竟只是敷衍作了。
可以想见,此番回家之后,能够第一个见到亲弟弟贾宝玉,对元春来说会是多么高兴,甚至是欣慰的一件事了。
因此只要家里人敢提,负责礼仪的总管太监和昭容等肯通报,她又有何不恩准的理由?想通这些的贾母和王夫人,都十分欣慰,觉得这个提议实在是太好了,不但能够弥补元春的缺憾,还能趁此增进姐弟二人的感情,正是她们最乐意看到的事情。
“回老太太,听老爷们说,这事是琏二爷请示过老爷之后,又亲自向总管公公们提议的。”一个婆子提示道。
王夫人等人心里一怔,随即释然。
一怔是因为前不久兄弟两个才因为黛玉之事闹过嫌隙,释然自然是觉得,这样别出心裁,又需要胆识的提议,家里也只有贾琏能够想得到了。
心有疑惑,贾母便命人将贾琏叫来。
“宝玉呢?”
“宝兄弟已经在宫里公公们的带领下,上御舟了。”
贾琏见贾母等人连等他行礼都等不及就开始发问,也就草草作罢,然后站直身回道。
贾母还在思考如何发问,王夫人已经忍耐不住了,“听说,是你提议让你宝兄弟登舟,为娘娘作向导的?”
“呃,是我提议的……”
贾琏随口应了一句,然后迎着贾母等人目光,立马道:“太太可别误会,我只是想着大姐姐离家多年,如今难得回家一趟,若是只能一个人默默观摩家里的变化,总是显得冷清了些。这个时候要是能够有个亲人在身边,说说话,介绍介绍园中的景致,一则方便大姐姐游览,二来从心理上来说也是一件慰藉的事。
思来想去,也就宝玉是最适合的人选,因此才向老爷提议,可不是故意要令宝兄弟为难,或是要怎么着他……”
贾琏前面的解释,对于王夫人来说,可谓是金玉良言,想着女儿离家经年,忍不住都要落泪了。
但是最后一句提防她误会的话,却又像是一个轻微的巴掌,令她有些尴尬,也知道自己方才表现的过于急切,倒让贾琏误会了。
而王夫人身边的贾母,以及身后一家女卷们,都沉默了,各自看着独立在前面朗朗而谈的贾琏,神情满是敬意。
连边缘处,紧紧跟在母亲身边的宝钗,都不禁再次深深的望了一眼贾琏。
堂兄弟前脚才刚刚得罪过他,他不说排挤、报复便罢了,还能这般不计前嫌,毫无私心的行事,竟是一点也不怕贾宝玉在贵妃面前说他的坏话?这是何等心胸,又是何等坦荡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