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祁昭二人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脸上的清爽早已消失
殆尽,远远看去倒像是两个中年大汉,这倒也方便了二人行事,索性不刮胡子,免得再乔装一番。
终于进了城,王沈两人身体倍感疲乏,他们真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
可找人任务之重,他们还是先确定一下探子所报是否属实,也好写信让秦离放心。
······
姜笙坐在马车上,与姜珩二人讲了老伯所说之事。气的二人恨恨咬牙,这黎国边境的官府也太过权势压人了。
黎国国主怯懦,为官者欺压百姓,这些底层人民能有好日子过才怪了。
沈书妤本就是嫉恶如仇的性子,恨不得现在就把那个做官的杀了,给自己助助兴。
而姜珩日后也是要科考做官的,听得这种事气愤也是正常的。
姜笙倒是对那未谋面的少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云宁不属于这个时代,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几人想法各异,但显然都是可怜那少年的。
马车行驶的不快,但进村的土路却是颠簸的很。
等进了肖家村,几人已经被颠的面色泛白了。
黎国边境的村里相较于炎国边境村,可以用“”破烂不堪”来形容了。
县令不作为,靠那少年破了许多案子,自己升官的指标已经达到了,自是越看自己这地方越不满,直接不管放养起来。
而平头老百姓有事也不敢报入官府,都是自己协商,怕报官再染上污名。
可以说现在这应许城内的县衙,就是光吃饭不干活了。
进了肖家村,姜笙微微掀开车帘,看着村口那稀稀拉拉的几个孩子,面黄肌瘦,衣服也是补丁叠着补丁。
倒是那些孩子看着他们这辆马车,眼神里带着些许害怕,见姜笙看着他们,便都呼啦跑走了。
村里人烟稀少,现在应是晌午时分,村中却无炊烟,倒显得村里太过寂静了。
唯一打破沉默的,便是有户家中传出来的幼儿啼哭声。
对于这村中突如其来的马车,没有一人敢出来瞧瞧。
连离得村口近的刚跑回家的孩子,也是闭门不瞧一眼,姜笙隐约还听到门的落栓声。
这与姜笙想的不太一样,她之前在炎国,不是没有去过偏远村里。
村里只要一进马车,家家户户都会悄摸的出来看,脸上满是新奇。
这个肖家村太奇怪了,这样看着倒像是一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害怕,他们在害怕什么?
姜笙放下车帘,与车内三人面面相觑。
云宁他们也透过车帘看到了外面的场景。
几人都皱着眉头,看来这生意不太好做啊。
姜笙让车夫停下,自己下了马车,去最近的一户人家敲了敲门:
“有人吗?请问村长家怎么走?”
姜笙静静的听了听动静,里面一阵乱响,倒像是农具被带倒的声音。
里面人似是见弄出了动静,便开口道:
“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第六户,最大的那房子就是。”
农家汉的声音闷闷的。
“好的,多谢。”姜笙顺着门缝处,往下放了几枚铜板,便回到马车上。
吩咐车夫继续往前走,去村长家。外来人做什么事,先去找村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姜笙数着,待来到村长家门口时,她发现,只有村长家开着门,其他几户全部都是闭门不出的状态。
当然不止姜笙发现了,其他几人也发现了这个异样。
他们四人下了马车,让三个车夫在门口守好行李,便抬脚进了村长家。
肖家村村长长得憨厚,一看就是老实人的样子,见他们四人进来,自己也起身迎着。
但他那努力克制却还是有些哆嗦的手还是出卖了他害怕的心理。
“不知几位贵人前来肖家村何事?鄙人肖正,也是这肖家村的村长。”
肖家村村长,也就是肖正,憨笑问道。
他将姜笙四人引到正屋,又喊自家老婆子准备点茶水过来。
姜笙笑着开口道:
“村长莫怕,我们是外来的商人,来这是想与你们做生意的。”
姜笙声音柔柔的,倒是抚散了村长心里的恐惧。
又听是来做生意的,肖正眼里顿时迸发出希冀的亮光。
“贵人,是来此做生意的?”肖正心里完全没有了恐惧,有些激动的问道。
姜笙点头,示意云宁拿出红薯。
“正是如此,村长可知道这个?他就是买家。”
云宁将红薯递了过去,肖正拿着看了看,眼里闪烁着泪花。
“终于等到了,那商人果然没骗我。”
肖正有些感慨道。
“商人?”云宁疑惑。
“对,让贵人们见笑了”
肖正擦了擦眼泪,哈哈一笑,缓解了些尴尬。
“之前,肖家村后山进了个商人,不幸被蛇咬伤,我们村里救了他,
他说他是四海商,他们这种商人游走在各国,做些小生意。
我们便没要药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请求他将这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