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将死(1 / 2)

代晋 大苹果 1541 字 3个月前

众人肃然,谢安吟诵的正是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兰亭诗会,参与之人当初作诗,集结为集。王羲之当场作序,是为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1世。或取诸怀抱,悟言1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谢安琅琅而咏,1字不差将兰亭集序文背诵出来。

文章不长,但却蕴含深意,韵味悠长。用词虽不华丽,但却朴素清新,简洁有力。王羲之不光是书法家,其文章水准极高,由此篇可见1斑。

谢安咏罢,举杯道:“逸少风流,来者不可追。当浮1大白。”

众人纷纷举杯,共饮1杯。

王凝之眼泪滚滚,起身拱手道:“我父若在世,得见今日之情,必然欣慰之极。谢公咏序,乃是对阿爷最大的赞赏。这首序文,阿爷手书为帖。十2年前,父亲临终之时传于我手。今日宴饮,凝之认为当取出给诸公1观。这也是十多年来,我第1次将其公之于众。”

众人闻言纷纷叫好。李徽颇为惊喜,没想到今日能见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真迹。在后世,有人质疑流传的兰亭序真迹的真实性,吵得不可开交。但今日自己所见的,1定是真迹了,那是无可质疑的。能得见历史上著名的书画真迹和真人,那应该是穿越者为数不多的福利之1吧。

王凝之匆匆而去,不久后携长条锦盒而至。在王献之的帮助下,兄弟2人站在高处将兰亭序帖徐徐展开。所有人都眯着眼看着这幅字,发出啧啧赞叹之声。

虽然相距有些远,但是从李徽坐席角度看过去,卷轴上的字体个个清晰。阳光照在那卷轴之上,每个字都似乎在纸上跳动着,富有生命力,散发着人文的光辉。

李徽轻声道:“今日,算是大饱眼福了。”

谢道韫在旁轻声道:“当年我便大饱眼福了。”

李徽笑道:“阿姐这是炫耀么?”

谢道韫道:“就是炫耀,怎么?你不服气么?”

王凝之展示了1会,小心翼翼的将卷轴卷起,用丝带捆绑好,放回锦盒之中。然后双手捧着锦盒,来到谢安面前。

“谢公同我父多年相交,彼此欣赏。当年兰亭之会,又是共同参与者。我父性子淡泊,当年辞官归隐,本想享山乐水,无奈生了重病。他老人家病重之时,谢公不远千里前来探望。老1辈的交情弥足珍贵,凝之等众兄弟1直感念谢公和我父当年情谊。今日我代阿爷将此兰亭序书文赠送谢公,1则赓续谢公和我父之间过望的友情,2则当世也只有谢公配得上藏有这幅字。还请谢公笑纳。”王凝之沉声说道。

谢安诧异之极,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这如何使得?如此珍贵之物,老夫不敢收。”

王凝之沉声道:“谢公,凝之乃真心实意代阿爷将此帖相赠。我阿爷何等人物,天下赞誉,德艺双全,为天下表。然凝之和愚弟众人,碌碌无为,无1人能有阿爷半点风仪,惭愧无地。这副字,留在我们兄弟手中,其实并不相配,那是明珠投暗之举。唯有赠送给谢公,那才是正经归宿。还请不要推辞。”

谢安还是拒绝不肯受。王彪之呵呵笑道:“安石,既然凝之他们真心相赠,你就收下吧。你同逸少本就是志同道合之友,当年兰亭之会又是你举办的。若无当日之聚,何来逸少此帖?这也不是什么贵重之物,无非是1副字罢了。逸少留下字帖甚多,他们兄弟手里也并非没有其他逸少遗作。唯此作最适合留存之人便是安石了。收下便是。”

众人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以谢安的精明,怎不知道王凝之今日之举别有深意。他或许想求和解,或许他已经听到了些风声。话说王凝之的母亲郗璇是郗超姑母,也许他们已经从某种渠道得知了桓温重病的消息,知道局势将变。这是在提前的弥合之前的裂痕,为将来打算了。

想到这1层,原本打算坚决拒绝的谢安却做了决定,要接受王凝之的赠送。因为谢安认为,这确实是1个团结内部的好机会。他不计较王凝之之前的行为,琅琊王氏依旧是自己第1要团结的对象。即便桓温死了,王谢联盟也1样需要存在。自己需要琅琊王家的支持。王彪之年纪大了,其子誉之又是个残废,琅琊王氏终究会由东府执掌。团结王凝之便是巩固王谢联盟,自己将来在朝中行事,推行1些政策和措施也会容易些。

更何况,谢安本就喜欢书法,他自己的书法便是学王羲之的字体。在书法上,其实和王羲之是半师半友的关系。这兰亭字帖谢安早年便品鉴过,甚为喜欢。今日王凝之相赠,谢安其实是很乐意收下的。

“既然凝之如此盛情,王翁也如此说话,安石便却之不恭。这幅字老夫暂且收下,代为保管。他日凝之等兄弟若是想要取回,老夫双手奉还便是。”谢安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