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3 / 5)

,毕竟当和尚,张口不会两句带点禅机的话,那岂不是浪得虚名,他可是虚空大师。

至于这佛悟得怎么祥.……

只能说,朱老三满意就好。

他这和尚做得还挺快活,一点不无聊,偶尔想起了还下山去普度众生,讲讲佛法,混口吃的。

要不是朱济喜担心他(怕他被揍),派了人悄悄保护跟随,朱老三也是要被父老乡亲喊打喊杀的骗吃骗喝假和尚。

朱老三爱玩,爱闹,却也不会再像从前那般胆大妄为。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是麻木了。

就那样吧。

反正这辈子是不能塞回娘胎重造了。

就是偶尔收到朱老三的亲笔信,朱元璋还是忍不住觉得糟心。(有个骗吃骗喝的假和尚儿子,搁谁都糟心。)

还好朱济喜靠谱。

朱元璋不想说什么了,他一个多子多福思想根深蒂固的顽固老头,如今时常有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在心中翻腾。

那就是:生儿子有个屁用!

生多了儿子更是又没屁用又气人!

虽说朱老三这个儿子没啥悟性,可老朱这个当爹的倒是比他聪明有悟性。好歹也做过几年和尚,老朱对佛法不陌生。只是,这聪明有悟性不代表老朱就是一个与佛有缘的人。京城护国寺,是朱元璋近几年常去的地方。偶尔还会去小住几天,过一过吃斋念佛的清心寡欲小日子。他吃斋听佛,看起来比朱老三正儿八经多了,但要论心境,父子也是半斤八两,过耳不过心。

或者说,老朱过了心,心意却不会轻易受到影响。原本的护国寺方丈慈安大师圆寂后,护国寺的主持之位就交到了慈安的徒儿青竹师父手上。

青竹年岁不大,是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长得面明目清、圆脸厚耳,就是那种一看就与我佛有缘的人。青竹是慈安高徒,精通佛法,悟性极高,境界非一般人能达。

朱元璋后面常来护国寺有一缘由,那就是和青竹和尚下下棋,聊聊天,心情格外舒畅。

此刻朱元璋不知道,现代有个词叫疗愈。青竹就是能用简单的话语,舒缓平静的语调,让人内心平静的疗愈大师。

这样的人肚子里没点文化干货是不行的。

朱高炽见过青竹几次,简单交流过,就觉得青竹不仅是个思想境界极高的世外之人,还是博闻广识的能人。

佛法不说,还有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医药算.他都能说道一二。难怪,能让皇爷爷喜欢上和他聊天。

不过今天二人的谈话气氛没那么平和,朱高炽在一边陪着,察觉到气氛微僵,有些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如今老朱同志只要一沉默,别说满朝文武了,就是那些个亲儿子来了都要抖一下,赶紧认错求饶。

青竹倒是依旧一脸平静,仿佛只是与人正常谈经论道。话题怎么就转到这上面去了.…….

朱高炽看一眼老朱,眸光闪动一下没有说话。半天,朱元璋才冷笑一声,拿起一颗黑棋看似随意地落在棋盘上,却在一瞬间绞杀了好几颗白棋。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这刀一旦放下,成佛还是变鬼,是一件没人说得准的事。”

青竹半敛着眼眸,神色宁静平和,执棋落子,道:“皇上说得有理,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与我这等世外之人,结果不重要,渡人是心之所向。“呵。"朱元璋扫一眼峰回路转的棋局,眼神闪过一抹残酷戾气,说:“这世间多的是魑魅魍魉,人心不足者。”

“渡?和尚你渡不完。”

“即便你以身侍魔,魔也只会抱怨你肉太少,不够吃不够分。”“欲望,乃是人之本性。“朱元璋意有所指般,一字一句缓缓道:“不加以控制,不用世俗法规驯化,那这世间还会有更多无谓的争斗,想要的太平永远也不可能得到。”

青竹抬眸,眼中一片清明安宁之色,声音明净道:“贫僧不过一介凡人,却也想尽一份力是一份。贫僧能做到的有限,只愿这世间更好一点。有欲望,也有克制,有杀戮,也有大爱。渡得一人是一人。”朱元璋轻哼一声:“所以你是和尚。”

青竹念了声阿弥陀佛。

朱元璋忽然起身,押了抽坐久了酸疼的腰背,抬脚往门外走,道:“不愧是慈安的徒弟。”

朱高炽朝青竹颔了颔首,跟着朱元璋离开了,护国寺建在山顶,风光不错。朱元璋没急着下山,而是来到一处视野极好的山坡巨石旁,负手而立,眺望山河美景。

风阵阵吹过,吹散了夏日的闷热。

朱高炽也深吸一口气,感觉到了畅快。

半响,朱元璋头也不回地问:“高炽,你觉得,大明会越来越好吗?”“会。"朱高炽说。

朱元璋扭头看来,朱高炽迎上他略含深意的目光,笑道:“就如那初升的朝阳,会升得更高,越来越耀眼。”

所以,也会如那迟暮的落日,终有沉入地平线归于黑夜的那一天。朱元璋深深地注视着他,又转开视线,重新看向远处重重叠叠的高山云海,衣袍被山顶的风吹得猎猎作响,经历过岁月的一双眼睛,精光犹在,沧桑也避免不了。

炎炎夏日过去,入秋后身体大不如前的朱元璋又小病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