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
道衍应声抬头,一触到朱棣眼神,道衍目光稍稍怔愣,似有些不明朱棣为何会突然变得如此冷酷肃杀。
“本王说的话看来你没有全部听进去,以为本王是说着玩,或者以为本王是在跟你打马虎眼吧。”
道衍一愣,就见朱棣目光沉沉地压过来,即便是与朱棣接触久了,早已习惯他身上日益深重的威压,道衍还是禁不住呼吸稍滞。然而心中激动却无比清晰明了。
道衍仿佛看见了.……身披龙袍,脚踩登龙梯,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本王没有那个意思。“朱棣目光深沉有力,让人清楚读懂他眼中坚定与认真,“这么说吧,只要本王的大哥在一天,本王就不可能反他。”心中激动还没膨胀,砰地一声,炸开了。
道衍深深看进朱棣眼底,试图捕捉他内心深处真实想法,“那王爷一直以来做的又是为了什么?”
真一点想法都没有,那背后的安排又算什么。“哦,那个啊,本王又不傻,什么都不做,就等着被人针对一点准备都没有?"朱棣很是大大方方地摊手道。
道衍嘴唇张合了两下,一时竞然不知该说什么了。朱棣难得看到老和尚还有没话说的一天,心情都好了一些,他转过身,抬手推门之际又哼笑一声。
“和尚,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朱棣是在说,如果道衍想另谋出路,趁早。在门开启又合上后,道衍独坐禅房良久,最后摇头轻轻一笑,望向窗外大亮的日光。
不管朱棣最后走不走上去,他都没得选了。在踏出那一步的时候,选上朱棣的时候,道衍就说过,这是最后一次了。如果命运弄人,那他道衍也该接受了。
朱棣下山前,忽地顿住脚步,回身看了眼不起眼的简陋小院子,眼中闪烁着道衍刚才不曾看见的深意。
那话,可不是骗老和尚的。
朱标在一日,他朱老四就是朱标的四弟,忠心的臣子,为他守护山河的大将军。
但如果.…
朱棣抬头,看着被密林遮盖的天空,寤寐窣窣的光点仿若满天星辰,落在他深邃眼眸。
坐在那个位置上,只有朱标,他才信。除了朱标,不管是哪个兄弟,哪个侄儿,他朱老四都不信。
这些年,朱棣一心强大自己,只希望成长得更快一些,更强大一些,只有实力才是最强大的倚靠。
他无需暗地里搞鬼,只要得到老爹信任,完成老爹设置的考验,老爹就会给他权利,给他足够拥护朱标坐稳皇位、保卫大明江山的力量。老和尚说的没错,接下来才是关键。
能不能得到老爹最大的信任,能不能让老爹放心把权利交到他手上……接下来,他也要迎来四面围攻的局面了。
行差踏错一步就会前功尽弃,说不定还会落入尘埃。毕竟没人愿意看见他朱棣走到那一步,成为朱标手中最锋利的刀最稳固的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
如果真如儿子梦中所演那般,大哥他再过几年就会…朱棣闭了闭眼,背负在身后的双手倏地紧握成拳。待山中轻风一遍遍吹拂而过,他睁开眼时,神色坚定。
朱棣任宗人令,果不其然在朝堂内外掀起一阵阵风浪。最近,监察御史和各科给事中针对朱棣的参奏多了起来。
有真有假,如雪花一样送到朱元璋和朱标的案头。朱元璋起先倒是看戏一般,但坏话听多了就难免影响心情,尤其是在某天一名兵科给事中激情澎湃地参了朱棣一把,在早朝上激起不小风浪。这带兵打仗的,哪有样样按规矩来的。
更何况,朱棣本就不是一个什么都讲规矩的人,他这人,擅长打破规矩还差不多。
这些年为了训练出好兵,尖兵,朱棣花在军营的心血不小,这其中,特战营的各种规格都与一般军队不同,而且实战成果也着实亮眼。嫉妒眼红朱棣的人可不少,逮着这次机会,还不是一起扑上去。朱棣的兵少了,散开了,落到好处的人可不少。朱元璋在早朝大发雷霆,把那慷慨激昂的给事中流放充军了,退朝后,火气半天消不下去,于是提笔就写了一道圣旨,命人快马加鞭送去北平。什么圣旨,骂人的!
圣旨还没抵达北平,朱棣就感觉自己耳廓有些发热,高坐马背上,忍不住遥望一眼应天府方向。
这种隐隐约约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头朱元璋骂了一通,心气儿果然顺畅不少,他是知道朱老四没规矩的事儿干了不少的,毕竞大多事情朱老四都是写信给他说过的。能怎么办,朱元璋骂完,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且,老朱要真不许朱棣干,那就不是骂骂这么简单了。这些事老朱都知道,可他还是怒不可遏。
怒火当然是被朝堂上那些大义凛然的御史、给事中给点起来的,还越燃越旺。哪怕是早有预料的朱元璋,听多了也控制不住情绪。说到底还是朱老四引起的,老朱心气不顺,不骂他骂谁。反正老子骂儿子,天经地义!
朱元璋气得跳脚,同样最近耳边全是攻击朱棣言论的朱标也心情很差,导致脸色都相当不好看。
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就觉得,在这么下去,太子就算再信任燕王,心中也难免要生芥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