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一滴水溅入一锅油(1 / 2)

邓嬷嬷这句话,只是主仆之间的日常闲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落在秦瑶光耳里,却不一样。

她无意识地抚过火狐毛领,清咳了两声:“想着接下来的事,可不能着凉了。”

邓嬷嬷颇为赞同地点头:“主子说得是,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主子自个儿的身子骨来得重要。”

那可不?

在现代她就过劳死了一回,自然不能重蹈覆辙。

长公主府里,和往日没有两样。

孩子们继续在淳宁的带领下上课,仆役们则有序地忙碌着每日都要做的洒扫等日常,前往北戎的商队正式启程,苏迪雅前来跟秦瑶光道别。

一辆青油小篷车从侧门离开,里面坐着的,是两眼无光的百灵。

皇帝身边的太监和府上拨出的下人随行,另派出几名公主府侍卫护送。

他们的目的地,正是白象庵。

在府外,就没这么平静了。

昨晚在谢家会馆所发生的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京城迅速传播开来。

如同一滴水,忽然溅入一锅沸腾的油,顿时炸开了花。

春节期间的悠闲氛围一扫而空,分明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好仿佛阴云密布、风雨欲来。

在京城生活的百姓,比地方百姓拥有对政治更敏锐的直觉。

他们脸上多了几分警惕,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而在朝堂上,再怎么消息不灵通的人,在上早朝时发现少了崔永唯,也知道不对劲。

薛青空一家子还在牢中待罪,另一名九卿又下了狱。

难道,要变天了?

更有嗅觉最灵敏的御史们。

风闻奏事是他们的权利,这么大一件事摆在眼前,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明晃晃的黑眼圈,弹劾崔永唯的折子如雪花般飞来。

其中,也有质疑的。

比如鬼神之说不可信,账本来历蹊跷真假存疑等等。

不过,在众多的言论中,只占少数,远远达不到对峙争论的程度。

原因很简单,崔永唯已经下了大理寺的牢狱,还是被皇帝亲自发落的。

皇帝后宫因为三年前的水灾冒赈案死去的那名宠妃,众人缄口不言,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知道皇帝迁怒崔永唯,谁也不想去触他的虎须。

谢殊看在眼里,在心中暗自警醒:原来皇权再怎么不济,遇到事,仍然保有天然的威严。

只要皇帝表明态度,在朝中就能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是时候该削弱皇权了!

自他把持朝政以来,这些年,都是这么干的。

皇权式微,就扶一把,让皇室的名声不至于坠入谷底。

世家坐大,就打压一二,避免气焰嚣张。

勋贵跋扈,就挑出那个跳得最欢那个刺头,狠狠收拾一通。

至于寒门清流?

几个光会动嘴皮子的穷书生,一无门第家族支持、二无人力财力,除了抱团取暖外别无所长,他一向不把这股势力放在心上。

谢殊用这种法子来平衡朝政,向来无往而不利。

且让他产生一种幻觉:他才是大景朝的实际统治者,坐在龙椅上那位,看似高高在上,其实不过是被他控制的提线木偶罢了。

权力的滋味,带来心里的无限满足。

他用兢兢业业的表象,掩饰潜藏在内心的贪欲魔鬼。

叫来心腹幕僚,他要利用长公主和安乐郡王不和之事,扩大皇权与军权的矛盾。

和离。

他们二人必须和离。

如果是一方休弃,并闹出更大的事情来,就是最理想的结局。

万俟楼有军功在身,不妨再替她请功,更上一层楼。

在所有人都关注崔永唯的节骨眼上,替万俟楼加功之事,他浑水摸鱼就能操办了。

提高万俟楼的地位,她才够资格成为长公主的敌人。

长公主的脾气,谢殊最近有些摸不透,但无论她怎么变,骨子里的傲气和与生俱来的尊荣不会改变。

她如此深爱燕长青,却被一个小小武将挑衅其地位。

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谢殊表示非常期待。

于是,在天色还未黑之际,长公主要和离这则消息,就悄然流传开来。

还没到用晚饭的时间,燕锦阳就抱着那头他接生的小马驹,哒哒哒地跑到华沐堂的院子里来,一连转了好几圈,又不肯进屋。

春分瞧见,便蹲下身子问他:“五少爷,您是来见主子的吗?”

燕锦阳咬着手指头,摇摇头。

“那婢子送您回去?还是您想去曲师父的院子里。”

他又摇摇头,黑琉璃般的眼睛湿漉漉的。

春分再问,他就把头埋在小马驹的脖子上,用有了小窝的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抚摸着小马驹浅棕色毛发。

这是怎么了?

春分抬头,对跑腿的小丫头使了个眼色。

小丫头会意,悄悄走了。

没过多久,秦瑶光就扶着谷雨的手出现在院子里,远远看见燕锦阳,便打趣道:“哟,这是谁家小少爷,可是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