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上报研究(1 / 2)

李枭走后。

李老师立刻就开始找帮手,收拾实验室,在材料到了后,就迫不及开始做起了实验。

这一次实验,就是几天的时间,这几天李老师带着三名学生,几乎没怎么出实验室的门。

不断的在调整着配方的比例,记录着一个个数据。

中途李枭只去了一次,送去了一个他构想中的双层饭盒,这个饭盒是李枭找打铁的师傅特意打造的。

除了是双层的设计以外,其余和普通的饭盒没什么区别,都是铝制的。

本来打铁的师傅建议用马口铁。

在这年代马口铁的饭盒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比起铝制的饭盒更结实一些,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不易变形。

不过李枭想了想还是用了铝制的饭盒。

毕竟铝饭盒虽然容易出现凹陷或扭曲,但它可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这对于用加热包来加热食物来说,更容易熟。

实验室中,又一份加热包按照新的比例制作完成。

又开了实验。

李老师把发热包放入饭盒最下方,倒上水,放上了一个温度计,看了眼时间就开始静静的等着。

每隔一分钟,他都会报一次温度。

而在他旁边的学生,则飞快的在序列号156后面,记上了一个温度,一套流程下来。

看着最终的实验结果。

几人都有些激动。

这是他们一百多次实验中,得出的最好一个结果。

有了这一次的结果,他们又重新做了一遍实验,不过这一次不再测试水的温度,而是把饭盒的第二层放上,在里面放上了一些炒面粉和水,盖上了盖。

10分钟后,他们打开饭盒一股饭香味传了出来,这不由让他们都欢呼起来。

“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

“李老师,我们成功了”。

……

在一间教室中。

一个秃头老师正在讲机械原理,这位秃头老师也是一位老教师,讲课讲的深入浅出,很容易让人理解。

在李枭看来唯一的不好就是讲的太快。

不过这可能只是对他来讲。

班里的其他同学听的都津津有味,只有他感觉有些吃力,只要稍微一不注意,有些地方就会弄不懂。

只能说不愧是名牌大学,能上这个学校的都是学霸。

只有他一个学渣混在里面,也是为难了他,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李枭就不会放弃。

最多就是比别人努力一些,多付出一些时间。

他还就不信了,卷不死他们……

一天的课上下来,揉了揉脸,总算能放松一下。

“李枭走,去打篮球”,下了课白建功招呼道。

李枭摆了摆手:“你们去吧!我去一下阅览室,新期刊到了,我借一下看看”。

听李枭这说,白建功也就没在勉强,他知道李枭晚上会回家,不像他们可以趁着晚上的时间去阅览室自习、借阅。

不过李枭没想到,刚出教室,就被李老师给拉到了实验室。

“李枭你看看,咱们的实验成功了。”。

一边说着又给李枭演示了一遍。

“156号在放入水后,大约需要1到2分钟左右,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冒出白气,在接下来5到8分钟内,热量持续传递并不会下降多少,我们试过,在这段时间内,饭盒内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120多度,最低也会有100度左右,

之后的温度就会逐渐下降,不过这段时间足以让饭盒内的食物熟透,不过这是在我们这边,考虑到那边冬天的环境,发热包的反应速度会有一定影响,大概需要15分钟。

听了李老师的讲述,李枭知道这事成了。

和他搜到的一些介绍相差无几。

等到十分钟后,李枭尝了尝面糊糊,虽然不好吃,但也比干吃炒面粉好多了。

“李老师,咱们赶快上报,这东如果能通过,越早生产越好”。

“你说的对,这东西必须尽快上报”。

李枭的话也提醒了李老师,又让三名助手做出了10个加热包,拿上饭盒和研究资料。

李老师就拉着李枭去了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办公室。

“什么这么快就成功?”。

听到这个消息,赵院长还有些不敢相信,虽然有了配方,但在他看来至少也需要十来天,没想到会这么快。

看着报告上的发热包的“原理、实验的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赵院长频频点头。

他明白只要能正式投产,战士们的伙食会好上很多。

“小李,李枭,咱们这就去上报”,赵院长也是急性子,一点也不耽搁。

“院长,我一会还有事就不去了,这实验是李老师带着3个师兄完成的,我根本就没参与实验,他最了解”。

闻言赵院长还没说什么,李老师倒是先急了:“这可不行,发热包的思路想法,都是你提供的,我们只是做了几次实验,你必须去。”。

“老师可不能这么说,我们都是一颗螺丝钉,一个人也成不了事,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