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酿酒厂、食品加工厂开工(2 / 3)

口的村庄,除去老人和孩子,几乎每个人都忙碌着。

在这里,大多数人已经转型为产业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工作,为村庄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没错,就叫产业工人。”刘之野肯定地说,并进一步阐释道:“他们是种植业的辛勤耕耘者,养殖业的精心呵护者,建筑业的汗水浇筑者,以及生产线上的精密操作者……”

因为这次不比以往地小打小闹,而是正儿八经地办企业工厂。

因为是集体企业,管理层和职工都优先从村里选拔。

然而,适合担任工人的村民数量有限,为了避免其他村民产生心理不平衡,决定将其他产业的人员也统一称为工人。

大家伙都是工人,只不过你是生产车间工人,我是种植工人,大家都是一差不多的待遇和地位。

这样一来,不仅平衡了其他村民的心态,也会让企业运作更加顺畅。

1963年初春,经过四个多月的辛勤付出,两家工厂以及为外聘人员精心打造的宿舍楼,已巍然耸立在村东进村马路的两边。

3月1日,工厂的大门缓缓打开,标志着它正式步入了试投产的新阶段。

投产初期,一切运行得有条不紊,仿佛预示着两家企业即将迎来繁荣的生产运营时代。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工厂内的机器轰鸣着,一千多名工人们忙碌着,一切都显得那么有序而生动。

三大爷刘元海亲自兼任酒厂的厂长,而三叔公刘洪深则担任食品厂的厂长。

自从工厂落成后,刘之野回老家的频率就更加频繁了。

他心系两家工厂的生产建设,时刻关注着它们的进展。同时,他也牵挂着家中的父母,经常要回来探望。

经过数年的努力与等待,刘竟斋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他如愿以偿地调回了村里的初中教学,并且还担任了副校长一职。

这个转变不仅意味着他职业生涯的新篇章,更代表了他对家乡教育的深深执着与热爱。

最初,刘竟斋对出任副校长的职务并不感兴趣,他私下里向刘之野坦言:“我渴望的,只是回归校园的宁静,专注于教书育人,而非被繁杂的行政事务所困。”

然而,刘之野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深知村里的初中以及未来计划申请的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不愿意将这些重要事务交给别人去管理。

因为起风了,学生们,这个充满热情的群体,情绪最易受到影响。一旦失控,刘之野多年的辛勤付出,恐将化为乌有。

因此,刘之野巧妙地说服了父亲刘竟斋,使他最终接受了副校长的职务任命。

此外,刘之野还有更长远的打算。他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助父亲一臂之力,让他担任重要职务,共同守护刘家庄这个人才摇篮。

今年,刘家庄的中学迎来了附近村落的学子,共计八百余名在校生。

这些孩子们,如同繁星般汇聚在这所学校的大家庭中,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而刘家庄小学,这所乡村小学,如今规模不小,也汇聚了一千二百多名学子的欢声笑语。

与之相邻的医专,同样热闹非凡,现有三百多名师生。这样三校师生总数加起来,已经有两千六百多人之多了。

刘家庄中医药专科学校,作为区里唯一的高等专科学校,矗立在风景秀丽的刘家庄。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叶都弥漫着中医药的芬芳。

自去年上半年起破土动工,如今已初具规模。这是该校的第一批学子,肩负着开创历史的使命。

不久后,学校将敞开大门,迎接第二批怀揣梦想的学子,共同书写未来的篇章。

他们的学制设定为五年,有足够的时间去磨砺技艺,探索中医药的奥秘。

在刘家庄村,不仅拥有农业大学、农学院和医科大等学校的研究所,还设立了众多研究基地。这些机构的存在,又为村里增加了几百名流动人口。

年初,刘之野回到了故乡,参加了村里的去年底总结会议。

他走进会场,环顾四周,发现村里的乡亲们都热情地欢迎他。他微笑着打招呼致意,然后坐在了前排的座位上。

刘之野瞥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感叹:“姐夫,今年村里开会的人真多,这样下去,会议室恐怕得扩建了。”

刘福生深吸一口烟,眼神微眯,感慨道:“这合并村庄后,村委干部的数量可真是翻了两番还不止。”

“你听我跟你慢慢说,咱们村委现有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民兵队正副队长三人,会计十人,治保主任两人,妇女主任两人,生产队长……”

刘之野一听,心中暗自吃惊。村委会干部竟然有五十余名之多,而且都是有正式编制的。

这个数字着实不小,让他不禁对村里的管理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他继续追问道:“那么,咱们村子里,现在究竟有多少居民呢?”

刘福生伸出一根手指,简明扼要地说:“村里现在有一万多人,其中本村户口的有八千人,刘姓人口占据多数。剩下的人,都是在我们村里工作学习的。”

“嚯!”刘之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