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独自莫凭栏(1 / 6)

金盆洗手大会结束了,就像它开始的那样理所当然。

尚之信经过检查,似乎只是急火攻心昏阙,众人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惧怕君子剑江掌门。骆元通轻描淡写地说,他这一定是饮酒过度、情绪失控导致,便遣府上弟子一道出发,用了辆车护送着他回平南王府了。

远道而来的武林人士,在大会结束后并没有马上离开,因为骆家作为东道主,按照惯例是要出资招待一番四方宾客,前两天包吃包住,第三天还会大宴群雄,直到得觥筹交错、宾主尽欢,金盆洗手大会才算是大功告成。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是冤大头,可要知道在金盆洗手之后,这顿饭已经不算是骆元通的面子,而是属于骆霜儿自己的人情了。

对此等美事,周隆自然是喜不自胜,自己又能带着金刚门的弟子白吃白喝了,但像江闻这样自己有落脚之处的人,基本都先走了,只是承诺必将参加三天后的酒会。

可以说除了铁胆庄外,另外几个大势力的做法也如出一辙。

范兴汉不等骆家挽留,就急匆匆地率先离开,神情已然心事重重,不需要刻意分辨就能看出嵩阳派则是忧心忡忡地护送着晕厥的尚之信走了,由掌门白振穿着官服带领着招摇过市而青旗帮也没有吭声,和红花会众人前后脚离开,一时间骆府之中因求亲致使的严峻形势,顿时缓解了不少。

袁紫衣跑去和骆霜儿闲白,艳羡地端赏着她手里的那对韩王青刀,随后表示江闻他们先回去,自己要和霜儿妹妹多聊一会儿,晚饭也不回去吃了。

“那你自己记得回去,我们先走了。”

江闻也不客气,转身就要离开,猛然一想起就自己带来的乐师队伍,还跟在身后眼巴巴地等着结算工钱。

此时府中人散去大半,可出乎江闻意料的是一道前来的几个戏班乐师,明明自己难得如数结算了赏钱,却一个个地踌蹰着不肯走,话里话外不停暗示江闻日后还有没有类似的差事,他们随时可以为武夷派留效。

“几位师傅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不妨把话说得明白一些。”

江闻有些摸不着头脑,莫非他们经此一役也有生出想要在江湖中出道的心,打算索要个“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名号?

面对质疑,戏班的乐师倒是老老实实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金评彩挂皮团调柳,这些本就算半个江湖中人,而乐师们也都是孑然一身的单身汉。

他们所处的“八仙班”戏班在广州城里名称不彰,更没有名角撑台,早就摇摇欲坠四分五裂了,如今沦落到在芝兰湖上演红船神功戏,据说几个小台柱子都看好了后路,随时都打算开溜到大户人家当小相公了。

乐师们见江闻出手阔绰、行事张扬,如今也是想通了,若跟着武夷派经常能有这样见世面、出风头的机会,怎么也强过在草台戏班里苦熬。

再退一步来说,就算今后盛况不再,他们也能从江闻这边多学些新鲜曲子,日后出去给人揽点鼓吹庆祝的活计,总还不至于饿死。

江闻听罢唏嘘不已,怪不得这几个人看着面有菜色,衣衫褴褛,他起初还以为是艺术家故意作的高人打扮。

说到底还是世道不济,这才给了他们必须转行谋生的压力,如果这些乐师不学点新鲜手艺,今后恐怕连红白喜事的钱都抢不过别人。

“可我一个江湖门派,养着几个乐师算是什么事”

其中一个蜡黄面皮的乐师赶忙解释道:“江掌门,这养个乐师戏班在大户人家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武夷派如此名声,那自然也是养得的。”

对方一番解释,又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江闻终于知道了一些门道里的缘故。

原来早在明初,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末君臣享乐怠政而灭亡的教训,实行严刑峻法的治国策略,认为元代古乐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和,对社会的淫靡享乐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故而摒弃抑制了乐府杂剧,更对倡优的戏剧活动采取一系列限制政策。

然而民间戏曲迨至成化、弘治年间渐趋繁荣,泊至正德、隆庆年间已然鼎盛,无数文人也投身其中,像“八仙班”这样的职业戏班也更加普遍。苏、杭两地,借助于昆曲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戏班前往,倘若能学得朝野名士策划的大戏诸如冰山记、西厢记、玉簪记,就能轻易做到观者数万人、台址鳞比、挤至大门外的盛况。

可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没变,所有优伶都会被打入贱籍,像“八仙班”这样被称为“土优”、“土班”的、由本地艺人组成的戏班,只不过是粗通文墨的程度,唱的也是“一唱众和,蛮音杂陈”的“广腔”。

他们偶请个穷酸书生执笔,仍然只会演些俚俗粗鄙的小剧,自编自演的词曲也没个准数,所赚赏钱只能勉强糊口。在广州城这样的繁华城镇凭,借着独特的地理和人口密集等优势,自然成为职业戏班云集之所,其中的失意潦倒者就更多了。

乐师们所说的养戏班,原指的是世家大族畜养伶人的活动,从小将他们召入府中,构园池,蓄声伎,调丝竹,每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戏曲水平自然不可小觑。而广州城中的豪富人家跟着附庸风雅,也往往会有赞助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