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旦、杜德皆抱拳作揖道:“末将谨遵大司马军令!”随后向左右亲卫吩咐了一番,让其去军中传大司马的将令,二人继续端起陶碗,吃马肉喝汤,
传令的兵士看着秦旦、杜德面前釜中正“咕嘟—咕嘟”烹煮不断冒着热气的肉有些眼馋,吞咽着口水不好意思的开口道:“两位将军和麾下弟兄们真是好口福啊,在辽东这样的鬼地方,这个季节来上一碗马肉汤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两位将军和麾下弟兄们在此伏击魏军,立下如此大功,这点东西根本算不了什么的,待来日大司马举行庆功宴会之时,好酒好肉更是少不了的。”
秦旦笑着招手道:“汝是大司马的亲卫吧,这是马肉汤,刚刚从死去的战马身上割下来的,还新鲜着呢,若是不嫌弃,也可坐下来吃几碗,再回去复命也不迟。”
秦旦、杜德身旁的另外一名亲卫会意,放下手中的碗筷,又给他盛了满满一碗,秦旦接过去,要递给他,
全琮的亲卫笑着摆手道:“这、这怎么好意思呢?不了,仆还要尽快回去向大司马复命呢。”
杜德抬起头望着全琮的这名亲卫,指着火堆旁的空地道:“来者是客,就坐着吃一些暖暖身子吧,无妨的。”
那名全琮的亲卫只好接过那碗新盛好的马肉汤,开始往嘴里面送,嘴中还说着:“那仆就不客气了。”
谷中被吴军士卒严密看守起来的魏军降卒在晚饭后在火堆旁搭起了帐篷,这是下午刚刚从他们手中缴获的,现在又还给他们使用,
毕竟人口还是很宝贵的,既然如此哪怕是降卒也是很宝贵的资源,稍加整训、打散之后也可作为兵源使用,便不可让他们冻伤、冻死,这也算是降卒、俘虏的好下场了,
在原始社会之时却是会被充作“祭品”,原始社会时期,不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争中难免出现俘虏,这些俘虏被抓住后,绝大多数都会作为“人牲”。
古代祭祀的动物叫“牺牲”,而所谓“人牲”,就是把人当成祭祀的动物。
原始时期,人们处理俘虏的方式其实很残暴,要么砍头,要么肢解、要么火烧,或者还可能有其他作用,比如祭旗、祭战鼓等。
其实,在极端情况下,人们还可能会吃掉俘虏。
而在当时,结局稍微好一些的俘虏,也不过是沦为养马、打猎或者从事其他苦力活动的仆役、奴隶。
奴隶社会之后,人们对俘虏的处理方式稍微人性了一些,很少会吃掉或者把他们作为人牲。
从战国到汉魏,俘虏的待遇有很多种。
有一种俘虏,他们是投降后被捉,属于“降人”“降卒”。古人认为,降与祥同音,杀降不祥。所以对于这类俘虏,很少有人会去杀掉,通常都是让他们加入自己,又或者让他们做奴隶。
但是,碰到心狠手辣的将军,降人一样会被杀掉。
杀降的人中,最有名者莫过于战国时期秦将白起。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赵国从此元气大伤,多少年也没缓过来。
事实上,很多将领甚至君主都喜欢杀降。
比如秦末汉初时,项羽曾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史记》中说:“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曹操也喜欢杀降,官渡之战他曾坑杀袁绍七万降卒。
另外,曹操还很喜欢屠城,他曾两次屠杀徐州城,几十万人因此丧命,尸体丢在泗水,以至于水都被尸体堵住了。
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直接把投降的人中,“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并诛杀“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还有一种处理俘虏的方式,即整编或擢用。
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战争频仍,兵源常常匮乏,所以对于那些降卒,一些将领会挑选出部分,通常是年轻体壮、战斗力高的士兵,把他们整编纳入自己部队,使得他们为自己效力。
曹操的“青州兵”便是由降卒整编而来,当初曹操“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青州兵前身是青州黄巾军,他们连带家属多达上百万人,投降曹操后,曹操把其中数万名战斗力强的士兵挑选出来,组成一支独立的“青州兵”。
至于其他俘虏,能劳动的基本都发去种田了,这也是曹魏崛起的关键一步,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江东是不愿意放弃这批降卒的,
当初在曹操起兵的时候,实力弱小,兵不过数千,将领只有夏侯曹氏兄弟几人。然而,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凭着高超的谋略和手段,在群雄中迅速崛起。
曹操崛起的关键一步,是降服了号称百万的青州黄巾军,编成了三十万精锐的青州兵,从此以后,曹操便逐鹿中原,横扫群雄。
在天下混乱的时候,不仅军阀们相互攻打,黄巾军余部也十分活跃。讨董联军内讧以后,黄巾军一部趁机攻打东郡。新任东郡太守王肱,抵挡不住黄巾军进攻,大败而逃,曹操就趁机率部进入了东郡地区。
曹操攻打董卓力不从心,但对付乌合之众的黄巾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曹操依靠英勇善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