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喜突围出谷之时,天色已经黯淡了下来,已是酉时末刻,五里长的首山谷道中,尸横遍野,
魏军的旗帜、帅旗、大纛皆随意的被丢弃在地上,其中也有不少吴军将士的尸体,无主的战马随意的在谷中漫步………………………
就连乌鸦也赶过来凑一份热闹,不时落到死去将士的尸体上,“呀—呀—呀”的叫着,给整个山谷更添几分凄凉,
突围出谷的程喜回头望着谷中的惨烈场景,仍是心有余悸,同时还有几分侥幸,侥幸活着下来、突出重围,但同时他也知道他要立战功、更进一步升任左将军的梦想也随着此番战败一同破灭了,
程喜心中很是苦涩,但也只能无奈吞下了这颗苦果,继续挥动着手中的马鞭,让座下的战马加快速度向前狂奔,只剩八百人的步骑混合队伍逃亡的速度很快,让原本干燥的地面卷起阵阵烟尘,
“驾—驾—驾!”………
程喜还是很担心吴军会赶上来,将他和这麾下的八百残兵一网打尽,毕竟穷寇莫追这个守则可不适用于现在,现在只适用另外一条守则那就是乘胜追击。
因此程喜在没有吴军阻挡的情况下逃的更快了,若是换做他的话现在是肯定会选择乘胜追击的,这是大多数将领的选择。
“穷寇莫追”和“乘胜追击”是两个战略原则,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穷寇莫追”意味着在敌人陷入困境或逃亡时,不要盲目追击。
这个原则的理念是,当敌人处于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和无法预测。
追击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力量分散,给敌人逃跑的机会,甚至可能会被敌人反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警惕,采取稳健的战略,避免冒险。
“乘胜追击”则是指在取得胜利后,迅速追击敌人,巩固胜果,最大限度地削弱敌人的抵抗能力。
这个原则适用于当敌人处于削弱状态时,追击可以进一步击败敌人,避免敌人恢复力量,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士气和战略优势。
总的来说,穷寇莫追和乘胜追击是根据敌人的状态和战局来决定是否追击的两种相对应的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主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孙子·军争》中说:“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意思是不追无处可逃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所谓兵者,置之死地后生。
如果把敌军逼入绝境,敌人就会背水一战,士气一定高涨,此时的敌人个个勇如猛虎,就会竭尽全力与你决一死战,你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果放敌人一条生路,敌人就会争相逃命,哪有士气可言?此时再乘胜追击,就会大获全胜。
当初燕王、乐毅、骑劫就是不知晓穷寇莫追的道理,方才导致在胜利的最后关头满盘皆输的,
若不是燕国偏要尽快完全攻下齐国,也不会逼得即墨的军民拼死反抗,这种时候温水煮青蛙岂不是更好一些?
齐国的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个城池没有被攻下,燕军先是攻齐湣王所在的莒城。
楚将淖齿在城中杀死了齐湣王,但带领军民坚守城池,燕军久攻不下,转而攻打即墨,即墨守将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即墨军民认为田单在安平用铁皮包裹车轴是懂兵法,所以拥立田单为即墨守将,抗击燕军。
燕军久攻不下即墨,此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和乐毅之间有嫌隙,
田单就派遣间谍到燕国散步谣言说,齐湣王被杀,齐国也只剩两座城没被攻下,乐毅害怕被杀不敢回燕国,他是想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上想与齐兵联合在齐国称王,只不过现在时机不到这才拖延时间攻打即墨,等到时机成熟再称王。
齐国现在最怕燕国派其他将领代替乐毅,那样即墨就会被攻占。燕惠王听信谣言派遣大将骑劫代替乐毅。
乐毅被替代后,跑到赵国,燕军士兵对此很是不平。
田单为了哄骗燕军和激励齐军,让即墨城中军民在吃饭之前要在庭院中祭祀祖先,祭祀的食物引得飞鸟在城上空盘旋,
田单借此扬言神仙会从天而降指导我们作战,并让城中人说会有神仙来当我军师,有个士兵自告奋勇要当军师,但说完就跑,田单赶紧拉他回来,让他东向坐,并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但那个士兵告诉田单,自己不会什么本领,自己骗了他,田单告诉他别说话,然后接着奉这个士兵为神师,之后的每次命令都说是神师的主意;
之后田单散布消息最害怕燕军把齐兵俘虏的鼻子割掉和毁了即墨城外的祖坟,燕军果然中计,把齐兵俘虏的鼻子割了,把即墨城外齐人的祖坟毁了,即墨的军民看见后无不积愤,请求出战。
田单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于是拿着铁锹和士兵一起修筑工事,把自己的的姬妾编在队伍中,还拿出食物分给士兵,让精锐部队隐藏起来,派老弱和妇女在城头守城,制造假象,派遣使者到燕军中请降,
又收集重金让即墨的富豪给燕国将军,请求他们在城破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