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晋国当时被四家瓜分,原本智氏实力最强,在攻打赵国的时候杀了使臣,于是其他两家就倒戈到了赵国那边,联合起来攻打智氏,导致智氏被灭。
其次就是刺激对方,本来不想灭你,但是一怒之下就会干出更加疯狂的事情。
当初公孙渊如此就是为自家灭亡埋下了祸患,若不是如此,他可能还有一个盟友,但他却选择了这样做,与魏国又勾连再一起,一不做二不休将吴国前来册封的使节给杀了,这是掌权者很忌讳的事情,
除非有一半以上取胜的把握,要不然也没必要这样去做,虽然公孙渊没有这么大的把握,但他也这样做了,导致他后来退无可退,如今公孙渊早已被司马懿灭了,
秦旦、田疆二人若是要再想找人报此血仇,那便只能找幕后黑手曹魏报仇了,
毕竟公孙渊杀了吴国使者,将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抹些生石灰,便送往洛阳了,
全琮也明白此事于吴国来说乃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对吴军将士来说也如此,便持剑大声道:“为当初被暗害的许晏、张弥、贺达等忠义之事报仇!”手也攥得更紧了,很是紧张,但在一众将士面前还是显得很是镇定,
若是这激励士气的手段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不能在今日拿下此城,那登陆辽东拿下的六县之地、那两千匹战匹说不得又要还回去,
他不愿意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想必手下的将士们也不愿意,又不能像当初白衣渡江取荆州一般趁敌军守城主力不在之时一般偷袭得手,那便只能强攻拿下辽东重镇襄平了,
全琮此话一出,攻打东门的一千多吴军皆士气为之一振,将本来有些低迷的士气又提了起来,吴军将士喊着:“为死去的吴军忠义之士报仇!”,
源源不断的攀着云梯向襄平东门城墙冲去,城墙下的护城河早已被吴军从附近征来民扶从附近取土给填平了,已是能让人如履平地,不必过那危险、被染成红色的护城河了,也填了不少死去民扶的尸体在里面,
但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只要将襄平攻下,他们的尸体自然是能重新安葬的,战争从来都是这样的,免不了都有或多或少的伤亡,
双方鏖战到申时初刻,魏军的旗帜虽已残破,但还是勉强的立在城头上,
吴军的攻势到了此刻愈发的猛烈,刚刚全琮说的为吴国忠义之士报仇为他们打足了士气,而城墙上的魏军士气却是越发的低,
但是还是在苦苦支撑着,连张貅也亲自持剑上城拼杀,他没有多少战阵经历,很快手臂上便挨了一刀,是董方眼尖赶过来支援从那吴军士卒身后给了一刀,
将那名吴军士卒的手臂直接砍落,方才就了张貅一命,随后又朝那名士卒心窝上捅了一刀,让其彻底倒下,
董方过来扶住张貅道:“太守,您没事吧?要不末将让几个人护送您先回府中歇着,这里就叫给末将吧。”
张貅勉强道:“不用,还撑得住,好歹本太守当初也是练过一些,六艺都还是会,先扶我到城楼台阶那里吧,包扎一下,过一会继续多杀几个江东鼠辈,就算下一刻死了也算是够本了。”
《论语·为政》中有云:“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某种器具一样,只有一个用途,君子应学识广博、技能广泛。
古代对于君子学识和技能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精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君子六艺“。
“君子六艺“最早出自《周礼》:“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君子六艺”中的五射是指: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这是五种不同的射箭方式,其中“白矢”是指箭射穿标靶且箭头发白,代表着弓箭的力道强劲;“参连”是指前放一箭,后三箭连续而去,就像连珠一样,指连续射击速度非常快;
“剡注”是指快射,就是瞄准时间非常短,箭放在弦上马上就射并且射中目标,
“襄尺“是指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说的是和国君一起射箭时的礼仪;“井仪”是指连续四箭命中靶心,要求命中率非常高。
御指的是驾驶马车、战车的技能,并不是指骑马。
五御是指: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鸣和鸾是指车上的铃铛在车走动时要响的谐调;逐水曲是指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时不坠入水中;
过君表是指在经过国君位置的旗帜时要有礼仪;
舞交衢是指车子在过交叉路口时能驱驰自如,就像人跳舞一样有节奏且美观;
逐禽左是指在驱车追赶禽兽时,可以把禽兽阻拦在车子左边,以便射猎。
这一系列的要求很像我们考驾驶证时各个项目的考核,目的就是让人可以熟练地掌握驾车的技能。
当然剑法也是不能落下,太守需要能文能武,
董方取出一个布条将张貅手臂上的伤口勒紧裹住,包扎好,略微休整了一下,便不顾董方的劝阻又上去杀敌了,
董方见状微微叹了一口气,也拎起刀上前继续砍杀,希望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