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辽东本地产的马,这也是孙权再次派兵征伐辽东的原因之一,孙权对此垂涎已久,
现在的江东若是只需要自保的话靠水师和长江天堑足矣,但要争雄天下的话还得需要大量的战马,
第二天一大早,全琮便下令大军拔营,向襄平城方向开去,不过还是在此地留了一千人,
途中,马背上的全琮还不忘下令道:“让将士们不要残虐百姓和伤了马匹,马匹都要将其收拢起来,有大用,谁要将这两件事做好了,本将亲自为其向陛下请功!”
随行的诸将皆抱拳道:“大司马放心,就算大司马不说,仆等也会善待百姓和马匹的,毕竟这些对我江东来说都是很宝贵的。”
汉魏时期,在陆路交通运输的动力上,畜力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战马、耕牛,还是驴车、骡运等,诸多的牲畜品种先后出场,
作为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马车具有快速、便捷、灵活的特点,在古代交通运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匹那魁梧挺拔的身躯、驰骋千里的英姿,一直被人们所赞颂。
早在4000多年前,马车就已经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了。
夏商周时期,古人一直都是用马来驾车的。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人们就学会了驯马驾车,商代的马车上已经装有‘辐车轮和车厢’等配套设施。
春秋战国时期,马作为骑乘工具也开始普遍进入人们的生活,诸侯间甚至用马拉战车的数量来评判国力的强弱。
但由于战争对马的大量消耗,到了西汉初期,全国马匹的数量急剧减少,普通的百姓官员别说骑马驾车了,就是想拥有一匹活生生的马都不容易,就连贵为天子的汉高祖刘邦,出门时想找到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驾车都非常困难,最后不得不用杂色马匹混合使用。
为了得到更多的马,朝廷专门颁布了相关法令,在中央设立太仆机构掌管全国的官马,在郡县设立“牧师苑”专门负责养马,并且要求老百姓家家养马,为了进一步鼓励民间养马,汉文帝甚至还专门下令,给予养马的家庭免除徭役,算是比较优厚的政策了。
汉景帝时期,就曾接受御史大夫卫绾的建议,严禁不到年龄的马匹出关,并将边境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还专门在河西六郡设立36所牧师苑,养马30余万匹,如此大规模的养马政策,大概持续了五十多年。
到了汉武帝时期,依然坚持发展养马业,为了得到大宛国优良品种的宝马,汉武帝不惜发起多次军事行动,派大将去西域索取汗血宝马。
后来,由于长期对匈奴的军事进攻,致使马匹损耗很大,仅仅是在漠北之战中,汉朝就损失十余万匹战马。
为了满足战马的需求,汉朝上下养马成风,不但朝廷专门开辟有大规模的养马场地,就是民间也几乎家家户户养马,当时全国马匹的数量可谓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为了培育更多适应战场的马种,汉朝还安排马官对养殖的马匹进行品种改良,就是通过对大宛汗血马和中原良马不断的配种尝试,最终培养出了新的优良马种。
经过实践的积累,汉朝养马、鉴马的知识技能有效提升,整个社会对其都表现了高度兴趣,于是出现了很多专门相马的着作。
东汉着名将军马援,就是在认真学习前人相马技能的基础上,专门铸成铜马模型,利用模型对人们进行相马技能的培训教育。
马援将良马积中、口齿、身中、唇髻等部位的特色集于模型一身,使人在观察的时候一目了然,很轻松地掌握优良马种的特点,达到长久流传的目的,马援的这项发明意义重大,受到朝延的高度重视。
魏国有着充足的战马资源,其境内辽东区域和西北雍、凉地区都出产良马,除此之外,魏国还有匈奴、朝鲜、乌桓等国进贡的马匹,正是因为充足的战马资源,曹魏才建立了大规模的骑兵战队。
蜀国和吴国战马资源匮乏,其军队的骑兵数量较小,蜀国只能通过商队高价收购或从战场上缴获的形式获得马匹,自己地盘上产出的马匹很少,而吴国更是视马匹如珍宝,由于没法组建骑兵部队,只能发展水军战船,并以长江天堑来阻隔魏军的驰骋。
辽东这样的养马之地更是孙权一直以来所渴求的,
当然了牛也是交通运输中非常重要的畜力,论及牛车历史,其实不短于马,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牛车的使用记录,在《尚书》中,也有“服牛乘马”的明确记载。
由于汉初缺马,将相乘牛车的现象非常普遍。尽管在人们心中,乘牛车有损威仪,但在整个国家缺少马资源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只好乘用牛车。
到了汉武帝时期,全国的经济发展了,马匹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候就连母马也没人屑于驾乘了,牛车也为有钱有势的人家所鄙弃,这时候,牛更多的是被老百姓广泛的运用到耕作中去。
可惜好久不长,由于长年累月的战争,马匹消耗极大,后来马又成了重要的资源,于是,王侯将相的交通工具迫不得已又变成了牛车,是以每逢重要宴会,长安城内牛车头尾相连绵延不绝。
东汉末,牛车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