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的声音接连响个不停,仿佛撞击在在场每个人的心口上,声音也很大、大的震耳欲聋,还不时溅起阵阵灰尘飘入不远处的千金渠中,但好在只是些泥土灰尘、影响不大,不像后世有那么多的污染让人的身心不可接受……
千金渠系统位于洛阳城西北,以谷、瀍二水为源,利用千金堨蓄积水源,千金渠引水东流入洛阳城,并开挖五龙渠、代龙渠、长分沟等排水渠分泄洪水。拥有蓄水、引水、排水多种功能。
洛阳盆地的水利发展历史悠久,洛阳较为原始的水利灌溉可能在夏商时代即已兴起。
《战国策·东周策》载:“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西周既下水,东周复种稻。”可见在东周时期,此地已经出现河流上游控制下游水量的现象,同时也能反映出该区东周农业生产对于洛水的依赖及该区水利灌溉较为发达。
汉魏洛阳城是在西周城址的基础上,出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经过春秋晚期、秦代的增扩,东汉、曹魏等时代的修缮和增筑活动,才逐建形成的。随着王朝兴替,该区水利设施也经历多次毁坏、重修。
千金堨水利系统汇集涧、瀍二水的上游水量,千金堨作为堰坝设施,面临着巨大的泄洪需求,故其排水既包含着天然泄洪渠道,又有人工排水渠的存在。
受人为截流影响,谷水、瀍水南流河道废弃,但在降水较多年份,二水南流故道将作为天然泄洪渠道使用。
谷水经东周王城南注于洛水,其河道约同今日的涧河。
起初,可能由于河道窄浅,不像今日的涧河宽近百米、深达数十米,干旱季节经常断流,故当时称为“死谷”,如今正值盛夏,却是在丰水期,水量还不小,
此外,《水经注》引《地记》:“洛水东北过五零陪尾北,与涧、瀍合,是二水东入千金渠,故渎存焉。”
千金堨形成的蓄水库南有瀍水故道通洛水,作为蓄水库溢洪渠道的尾渠,以备洪水宣泄,保证千金堨的安全,使洛阳城免受洪水灾害。
除天然泄洪渠道外,为了保障水道畅通,千金渠系统修建时溢流工程多兼顾泄洪功能,排水渠顾名思义为排泄洪水而设,主要包括五龙渠、代龙渠(九龙渠)及长分沟等排水渠。
因其所处位置不同,五龙渠、代龙渠主要为排泄千金堨蓄积洪水,延长千金堨蓄水工程的使用年限;长分沟则承载千金渠泄洪压力,
洛阳城市用水,主要依靠谷水和瀍水,虽然二水距城较远,但其海拔多在 150米以上,可实现自流引水。
千金堨的引水渠首是在东周王城西北处“湖沟”。这里是山区进入平原的谷口,谷水河道未定,河床纵比降大,易获得落差,引水方便。
其取水枢纽位置的选择靠近在河流由山谷进入平原的“谷口”位置,在这个位置,河床由窄变宽,坡度由陡变缓。
在此布置取水枢纽,不仅便于因势利导控制水流,又便于施工。“湖沟”又可称为谷水坞,即千金堨工程引谷入瀍渠道的渠首设施,设置在谷水出山口弯曲河道的凹岸顶点下游的位置,大致处于 210米等高线处,有利于取水防沙,属于无坝取水。
千金堨与“湖沟”不同,于瀍河下游修筑有拦水堰截流蓄水,故千金堨为有坝引水工程。
千金堨截流瀍水,汇集谷水和瀍水,形成一个小型水库——即千金陂,以蓄积水源。
并在溢流堰以东开挖输水渠道——千金渠,将千金堨所蓄谷、瀍二水东输至汉魏洛阳城城。并于拦水堰处建有排水设施,借用瀍水故道修排水渠道,不仅可以调节向洛阳城的供水量,还可缓解洪水期千金堨堰顶所受冲蚀。
这时攻城的主要器械有冲车、云梯、投石车、钩车等,相比其它攻城器械,投石车威力大、可以远距离发射,减少士兵伤亡。
旧式的投石车是单发的,每次只能投出一块石头,而且投石机的冲击力不大,只要守方在城墙上挂起潮湿的牛皮,投石机投掷过来的石头会被挡住,冲击力也会被大大减弱。
同时,旧式投石机投掷的距离也不远,一块20几千克,也就是40多斤的石头,需要几十个人拽绳子,要非常用力才能投出去,投石的效率非常低。
旧式投石机效率低、投掷距离近、冲击力小、需要很多人手,
打造出了轮转式连发投石机。新式的投石机,以机械带动大轮子,系着绳索的石头随着大轮子转动,
等到轮子的旋转速度到达最大,系着石头的绳索就会在大轮的最高处沿着圆周切线方向乱掉,
然后,石头便以高速飞出去攻击目标,像飞石一样,一个接一个的飞出,让守方来不及躲闪和抵挡。
一炷香的功夫后,连发投石机的投射方止,曹爽、马均方才上前去查看投石机的威力,只见那一人多高的土墙已被砸得没有什么防御功能,已能容几人并排穿过,
这也仅限于这只有一人多高、也不宽大厚实的土墙、若是面对高大的城墙就不能造成如此效果,但也可有效杀伤城墙上的敌军兵士、对女墙造成一定损坏了,毕竟连发比单发要更快一些,发射间隙短,能让人更加猝不及防。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