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水汽弥漫中、灯光照映的屏风隔断后,孙鲁班、冷春月正在用玉手缓缓将曹爽的丞相官袍褪下,将其一件件挂在木施(衣架)上,
周朝实行礼制后,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视,回到家宅中,便会恭敬地脱下,换上便服,仆人们接过衣服后,整齐搭在这种衣架上。
不过在那时,衣架还叫做“桁”或“木施”。钩子发明之前,衣服便是搭在横杆上的。
衣架的形式不同,名称也不相同。直者曰“樨“;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叫“施“。
《礼·内则》:“男女不同施架,不敢悬于夫之禅架。”
钉在墙上的木橱用以挂衣,亦称“禅”,《尔雅·释宫》:“在墙曰"禅"。”
《尔雅·释器》:“竿谓之施。”疏曰:“凡以竿为衣架者,名曰"施"。”这些名称一直沿用至唐代。
古代衣架其形式多取横杆式,主要用于拾衣服而非挂衣服。两侧有立柱,下有墩子木底座。两柱间有横梁,当中镶中牌一不顶上有长出两柱的横梁,尽端圆雕鸟花草。
古人多穿长袍,衣服脱下后就搭在木施的横梁上,木施一般大多设在卧房、浴室之中,好方便让人们就近放置衣物,沐浴间则是紧靠卧房走几步便到了,
是否喜欢沐浴是中国古代先民有别与欧洲中世纪贵族、百姓的一个显着区别,
夏商之前原始部落先民们当时沐浴只有下河洗一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
至迟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记载。沐,字形像双手掬盆水沐发状,会意为沐,是洗发之义;浴,字形像人置身于器皿中,并在人的两边加沙锅内水滴,会意为浴,是洗澡的意思。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到了周朝时便有了洗澡的专用地点,浴室,俗称“澡堂“,古时又叫“浴室门“、“混堂“等等,
汉时的《礼记》记载了以周王朝为主的秦汉以前的政治典章、名物制度以及冠、昏、丧、祭、燕、享、朝、聘等礼仪内容,里面便有周人专门浴室的记载,
古人很早就十分重视皮肤的清洁卫生,早在《楚辞》中就有“新沐必弹冠,新浴必振衣“之句。
《周礼》还记载商代人沐浴的情况,不过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浴室。
至于浴室的问世,汉《礼记》中有“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的记载。“湢”就是古代的浴室。
浴室中整齐的摆放着双耳铜壶、木浴盆、搓背用的浮石,以及木屐、铜灯、浴凳等一整套沐浴用具,地面则是木制的,相当于现在的木地板,
沐浴间紧靠主人起居卧室,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讲究清洁嗜好沐浴,追求隐秘安静、周到舒适的沐浴环境。
《礼记·玉藻》有载:“浴用二巾,上缔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曦身,乃屦,进饮。”
曹爽今夜便是如此让孙鲁班、冷春月如此在“湢”(浴室)中上下折腾着,遵守着那《礼记》中沐浴的繁文缛节及步骤,
好在帮他沐浴的是两个美人,这繁琐的步骤还能接受,若是来的是两个大男人,那他便是直接要将他们轰出门去,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洗。
冷春月让人准备了两条毛巾,孙鲁班用细的毛巾为曹爽仔细的擦着上身,脸色通红的冷春月则是用比较粗的毛巾帮曹爽着擦拭下身,两人这一擦便是擦了一炷香的功夫,
曹爽还不时不守“礼”的将目光放在”两女的娇躯上下打量着,欣赏着她们在自己身上忙碌,过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便腾出手来在冷春月身上上下其手了一番,
曹爽心中暗道这要是在现代哪有如此的享受,还是现在的生活更好一些,前世他什么也没有,现在却是拥有很多,但是要一直保住这一切,一路走下去也是会很艰难,但他还是要咬牙一直走下去!
孙鲁班边擦拭边笑着道:“夫君今日怎的如此心急?春月今夜便在这里,难道她还能跑了不成?”
冷春月也羞红着脸柔声道:“主人,不要着急嘛,妾早已是您的人了,煮熟的鸭子难道还能飞了不成?”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曹爽三人鸳鸯戏水结束,
出浴盆后的曹爽又规矩的依“礼”站在草席上,冷春月拎着双耳铜壶用温度适宜的热水为曹爽冲洗一遍,然后服侍他穿上先前早已准备好的常服和鞋子,
而后孙鲁班又适时的端来一碗羊汤给曹爽暖暖胃口,从这个过程看来,显得科学而有序,三国时的官员又条件的话都要每隔上五天便要沐浴一次,这是延续了汉时的制度,当然也可以洗得更勤一些,
据《礼记·内则》记载,“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清;足垢,汤请洗”。
汉朝时的洗澡开始变得庄严起来,到此时也有将这些“规矩”延续下来,
《海录碎事臣职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意思是,官员每工作五天,即能有一天休息回家沐浴。
与此同时,在重大祭祀活动以前,都会有专职官员负责天子和诸侯的沐浴,以示对神明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