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土地下面的宝藏与外来的殖民者(1 / 3)

这些雇佣过来的民夫劳作一日,吃过晚饭之后并不会马上休息,而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农田边的晾晒场,因为他们还需要去夜校学习知识。

虽然学习是一件令人烦躁的东西,但如果能填饱肚子的话,那脑袋再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

整个大秦洲的农业技术也就比刀跟火种强那么一点,农家来到这片土地之后,开始大范围的帮助当地人普及农业技术。

这些农夫最开始是不愿意的,虽然害怕得罪汉人,不得不来学习,但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年学习下来啥东西都没学到。

真正让本土农夫重视这些农业学问的是炎洲都督府实实在在的在他们眼前把一块荒地变成肥沃的土地,这里的熟地可以收获的粮食是他们家乡的两三倍。

这相当于他们的收入增加两三倍,可以让他们从饿不死的状态变成可以混几顿饱饭,有这么巨大的好处,本土农夫的积极性自然高涨,甚至很多打工的民夫也开始来混农业课。

场上已经有几盏巨型的马灯,把这片地区照耀的灯火通明。

大家三三两两或是直接拿着小板凳坐,或是直接席地而坐,很快就有上百人坐满了这个晾晒场。

这个时候刘如意背着一块黑板,架在一个木架上,而后他拿出一本农经翻开来道:“今天我们讲土化肥的四种制作方法,和施肥的时间。”

然后刘如意就开始对着书本念,边念边在黑板上写字,下面的农户边听边用泥板记录,他们虽然不懂上面的汉字,甚至连他们本国自己的字也不认识。

但这样记下来之后,他们再会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做标记(不要说这样不可能,我在网上看到了有小孩硬生生的写了一篇甲骨文出来。),平常的时候在请教懂汉字的人,连蒙带猜,大概也能看的懂,当然最重要的是,农经就是一本口语化的书,完全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加上他们有工作的经验,这些理论和他们日常耕作的实践对比,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而刘如意之所以能成为老师,那也是因为现在听课的人太多了,每次都有几千上万了,像这样的露天课堂有几十个,农家的夫子不够用了,只能找一些像刘如意这种有学问且有一定耕作经验的人来照本宣科。

这些学生听完课之后,没有离去,而是有一个人说道:“将军,听说你去年领兵打罗马人,和我们说一说战争的经过。”

“是啊,是啊,我们也想听将军您是如何打罗马人的。”其他的学生也起哄说道。

托勒密国是整个地中海的粮仓,在这一片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大陆,粮食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这边地区的强国都贪婪的盯着托勒密国,塞琉古国每隔十几年就要打他们一顿。

国家富裕,军事虚弱,导致了这个国家点满了外交技能,只要不是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他们和地中海强国的关系都不错,马其顿国兴盛的时候,他们和马其顿国是盟友,迦太基兴盛的时候他们和迦太基是盟友,罗马强大起来了,他们和罗马的关系也不差。

但你要和人家联盟搞好关系,肯定要付出代价的,托勒密国付出的代价就是粮食,只要成为了他的盟友都能低价得到托勒密国的粮食。

对贵族而言,损失一点粮食的利益,能得到一个强大的盟友,保证国家的安全,这是极其划算的事情。

但对当地的农户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自己吃不饱,家人还得忍饥挨饿,甚至有可能饿死,他们却亲眼看到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被贵族低价卖给外国人,而这几十年时间,罗马就是托勒密贵族最坚定的盟友,自然也成为了底层农夫最仇恨的对象了。

听到这话刘如意却有点不好意思,内心甚至对罗马有点气愤,当初他可是兴致勃勃的带着大军驻扎在迦太基城,本以为这个地中海小霸主会带领大军杀到这里,然后他再把敌人击败,建功立业,结果罗马人连地中海都没打过,一场海战大败之后就全线收缩,这一仗下来他打了个寂寞。

但刘如意并没有扫大家的兴,而是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块木头,啪的一声打在黑板上道:“话说那罗马国,号称地中海的小霸主,是欺行霸市,蛮横不讲理~~。”

而就在耕作队伍的一旁,张辟疆和丁越两人也在看着听评书的人群。

丁河笑道:“这块土地虽然看上去贫瘠但真开垦出来也不差,最多再过5年时间,我炎洲都督府就可以自给自足了,还可以给大秦洲提供优质的牧草,农家的夜校算是立了大功了,培养了大量优质的农夫,现在我们炎洲都督府都成为农业基地了,每隔几天都有商船来这里购买苜蓿。”

因为大量的种植苜蓿改善土壤,炎洲都督府地界上的牧草远远超出了牧场的需求,而正好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国家为了外汇,都掀起一阵养殖的热潮,那的些大国还好,总可以弄出一些草场,但小亚细亚的小国,他们的国土面积本就稀小即便是在大汉这边学会了农牧混种,但牧草的需求量也远远更不上他们增加的奶牛数量。

当这些国家到处找牧草的时候,正好炎洲都督府,地区每年牧草都有过剩,于是这些国家纷纷来到都督购买牧草,这里也是整个地中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