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羊吃人,技术再一次突破(3 / 3)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584 字 4个月前

么熟悉了一下将作监和园区,还有这将作监的工作条令条例!”

“就是这园区的食堂和宿舍还在建设中,现在没办法建立好的食堂,就非常简单,宿舍还是平房,然后用的是上下通铺。”

陈平安点了点头,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不错了。

陈平安走进工坊,只见工匠们已经忙碌起来。

他们或手持图纸,认真研讨;或敲打木料,制作模型。陈平安迅速融入其中,与工匠们交流心得,探讨问题。

一些人聚在一起分析船体的受力情况,讨论如何优化结构,提高航行稳定性。

见到陈平安走了进来,连忙施礼。

陈平安挥挥手,叫他们不必多礼,然后就开始参与了讨论之中。

他不懂如何造船,但是也看到过一些船只,也知道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总好过,让这些工匠们摸着石头过河要好多了。

随着讨论的深入,陈平安发现这种新型船体结构的设计虽然精妙,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困难。

木料的选择、连接处的处理、船体的整体平衡……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考虑。

陈平安与工匠们一起,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再不断尝试。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只求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工坊,将工匠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陈平安站在一艘即将完工的模型船旁,仔细端详着它的每一个部分。

他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虽然仅仅是一个缩小版的船只模型,但是模型有了,距离造出真正船只,也并不远了。

不可能一上来就直接开始造船,先用模型进行实验,再进行改良,之后再造真正的大型船只。

随着研究的深入,陈平安对造船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新型船体结构应用到实际的船只制造中,如何让更多的船只能够安全、稳定地航行在广阔的海域上。

直到夜幕降临,陈平安与工匠们围坐在灯火通明的工坊中,继续讨论着造船技术的种种问题。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疲惫但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的探讨和尝试,都是对造船技艺的一次提升,都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拓展。

若是真的能够造出大型的船只,适合出海,他们就能够获得一大笔赏金。

同时,他们也能够在将作监立足,甚至成立造船厂,而他们将会成为造船厂的元老级别的员工,会因此获得世袭工匠的机会。

陈平安给他们画了一个大大的饼。

……

有时候,东边不亮,西边亮。

滚动轴承终于造出来了。

就是这滚珠有一点儿良莠不齐,大小也不太一样。

不过,完全可以用游标卡尺,在几千颗珠子里面,挑选出来大小相差不大的钢珠。

至于这最后的封装该怎么做,其实也不是很难,也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陈平安那里有一辆自行车,自行车上面就有滚动轴承。

直接拆了自行车,拿出来作为标本,让工匠们看一看,照着做就行了。

最后还真的成功了。

这滚动轴承有了,滑轮也就有了,自行车也能有。

就是这橡胶轮胎是没办法弄出来。

但是也不妨碍先把自行车该弄出来啊,用木轮也不是不行,就是颠簸了一些罢了。

不过再怎么说,自行车这个交通工具,也要比牛车快吧。

咋说,自行车能是大唐交通工具划时代的产物。

陈平安甚至是能够想象得到,等到以后,大军出征,十万将士们,都是骑着驿站的自行车,前往战场,最后再换成边关马场中的战马进行冲锋,又是一个什么场面。

自行车的打造就要比船只轻松多了,因为也有原型啊。

照着葫芦画瓢,还不简单嘛。

秋日的下午。

陈平安坐着人力车,后面是人力板车,板车上面放着三架自行车。

这是将作监打造出来的第一批,如今还在加班加点,流水线作业,一个人专注于一个零部件。

李世民出了太极宫,到了外面,见到陈平安,直接问道:“你这是又来献宝了?”

他自然也是得到了一些消息的。

陈平安抱拳道:“臣,拜见陛下,陛下恭安。”

然后道:“陛下,臣确实是来献宝的。”

说完,直接侧身,开始介绍身后的自行车。

“并且且看。”

“这是将作监造出来的自行车。”

“人坐在上面,双手掌握这个车把,再用脚蹬着这个脚蹬,就可以动起来了。”

陈平安一边介绍,一边慢慢地蹬着自行车。

李世民瞪大了双眼。

这自行车他见到过。

陈平安掉在他面前的时候,随后就掉下来和这自行车一模一样的物件。

当时,他还不知道是什么了。

原来,这个就叫做自行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