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徭役之制是皇帝在剥削百姓(1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1102 字 5个月前

造纸的原材料还需要浸泡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想要验证能不能造出质量好一些的纸张,还需要三个月。

陈平安却已经开始筹备大唐造纸司这個项目了。

不错,他所谓的大胆想法,那就是筹建大唐造纸司,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国、有、资产。

大唐造纸司,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造纸的地方,然后再把造出来的纸张卖出去。

质量好的,直接卖出一个天价也不过分。

毕竟,大唐的那些门阀世家还是非常有钱的,想要赚取他们的钱,仅仅是衣食住行还不够,一个人力车车行养活的仅仅是那几百个车夫罢了。

而建立大唐造纸司,算得上是一举多得项目。

廉价的纸张用来制作线装本书籍,然后低价卖出去,也能赚钱,更廉价的纸张,直接做成火纸,上面再印着铜钱,来一个薄利多销,也能赚钱。

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让那些寒门士子收益,他们可以拿出三个铜板来买一本书。

寒门士子多了,就能够倒逼那些世家门阀的子弟努力学习,加大竞争,也能让科举取士中的甲榜多一些寒门士子。

也能阻碍门阀世家成为学术门阀,不会让朝野上下的官吏,都是世家门阀的人。

除此之外,自然就是能够赚钱,能够充盈国库,能够减轻赋税的压力。

李世民却叹息一声,说道;“你不了解吾朝,你不知道,朝廷要用纸张,是不给钱的。”

陈平安早有准备,可听到李世民如此之言,也还是意外道:“不给钱?”

李世民解释道:“朕专门设立了造纸作坊,用的也都是专门的工匠,他们时代造纸,吃住都是在作坊,能给他们一口吃的,一个养家糊口的机会,他们自然是老老实实地日夜不停地造纸。”

这么看,确实是花费了很小的代价,就做到了源源不断的生产。

但是在陈平安想来,这种模式就相当于是千年之后的某一些厂家,拿着固定的工资,享受着固定的资源,每天生产着固定的产品,不多也不少。

这样的模式,在大唐之初,确实是可行的,甚至是在以后,在大唐兴盛之后,都是可行的。

因为徭役的存在,就是一个免费的劳动力。

为何还要花费心思去改变什么,大费周章地建立什么大型造纸作坊,然后还要卖纸呢?

当然,其实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皇帝不与民争利。

自古以来,就没有皇帝亲自下场经商的道理,更不用说什么国、有、资产了。

在大唐,人力成本几乎不计入朝廷开支,这都是因为大唐有一项赋税叫做徭役。

徭役是虚的,也是实的。

所谓的虚,是因为徭役似乎没有创造出什么,他们没有缴纳粮食,也没有缴纳钱财。

说是实的,是因为徭役本身付出了他们的劳动价值。

可在古代,谁又知道什么叫做劳动价值呢?

在上位者看来,古往今来都有徭役,为何到了自己这里,就不能继续拿来用?

这么方便的一个国策,弃之可惜啊!

就比如现在,朝廷需要纸张,就比如将作监需要生铁,那么,完全可以让徭役们去砍伐竹林,去打纸浆,去造纸;让徭役们去矿山开矿,去开采生铁。

朝廷付出了什么?

也就一封诏令罢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也都是皇帝说了算,说让征民夫就征民夫,说征徭役就征徭役。

至于生产者多付出的劳动,与他们无关。

他们要的,就是一个结果。

陈平安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最后咬咬牙,说道:“陛下,徭役必须要废除。”

李世民好整以暇地坐在那里,面色平静,眼神中却有一丝好奇的神色,疑惑道:“为何?”

陈平安解释道:“陛下,还是臣以前所言,千年之后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中原之王朝能够在短短三十年之内实现非常大的跨越,甚至是成为世界强国,也是有着制度为主要原因。”

“徭役看似是一本万利的做法,实际上,是阻碍了大唐的发展和强盛。”

李世民不太理解,问道;“为何?”

陈平安说道:“用千年之后的观点来说,徭役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只付出了劳动价值,却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力,第一代徭役死亡,接着就会有第二代徭役,第二代徭役死亡,就会有第三代徭役……。”

“每一朝,每一代,都不会缺少徭役,因为徭役就是那些穷苦百姓。”

“就比如说这造纸作坊,看起来,陛下仁义,建立造纸作坊,让他们时代造纸,用朝廷的钱养活他们一家。”

“可是,如此一来,他们也就只会按部就班地造纸,朝廷要多少纸张,只需要一个诏令,他们就开始分工,然后就去造纸,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因为若是多造了一张,可能还会因此受罚,而不会因此得到什么奖励。”

“这些徭役渐渐地就会麻木,为了活着而活着。”

“古往今来,真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