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建议申遗(1 / 2)

大清早的南锣鼓巷,枝头的麻雀在多嘴。

方言今天穿的跟平时不一样,白色的立领衬衫,外面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

“岩子,这套穿着,感觉怎么样?”

方红在得知弟弟要出席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特意去请红都服装的老师傅量身定制。

“姐,挺好的。”

方言满意地点头,毕竟红都服装可是给中南|海、驻京使团、外交人员提供订制服务。

“再看看,再看看。”

方红从上到下,看了又看,哪怕是有一个线头,都不肯放过,“千万不能有一点马虎。”

杨霞一脸严肃说:“你姐说得对,咱们丢脸倒没什么,但绝对不能丢了国jia的脸。”

“要不我穿着这件去部里开会?”

方言一个纽扣一個纽扣扣上。

“对对对,让别人瞧瞧有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在方红和杨霞的注视下,离开了四合院,轻车熟路地来到沙滩北街的文化部大楼。

刚一进门,就见大堂里人头攒动,乌泱泱都是人,有一股涌向楼梯,有一股留在原地。

“方老师!”

突然间,从人群里传来惊喜的声音。

方言顺着声音看去,铃木洋子、桥本结衣和白若雪三人迎面朝自己走来,大为意外:

“你们也是来开会吗?”

“差不多吧。”

白若雪说他们是来参加文化bu、中外文委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外事接待培训班。

“方老师!”

铃木洋子面带微笑,“《那山那人那狗》的翻译,我们已经完成了。”

方言看着她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翻译稿,密密麻麻,全是日文,自己才学了没多久,复杂的句子,基本看不懂,转头看向白若雪,“你和你老师觉得怎么样?”

“好!”

白若雪转述了陈涛的评价,“在洋子和结衣的基础上,陈老稍作了些修改润色。”

铃木洋子语气里透着感激,“陈老真的教会了我们很多,经过他的指导,译得更自然通顺,清新优美,合乎小说的原意。”

“谢谢你。”

方言放下心来,“也替我向陈老道谢。”

白若雪笑着答应下来,“陈老听说这部小说要用于中日文学交流,非常乐意帮这个忙。”

方言一手一本,一本是涂涂改改的修改稿,一本是干干净净的誊抄稿,“洋子,到文化交流团访华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个拿给你父亲看,让他看看你这些年留学的成果。”

“嗨!”

铃木洋子满脸兴奋,“要谢谢方老师给我这个宝贵的表现机会,我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这个修改稿能借我吗?”

“您拿这份吧,我们抄了不只一份。”

“那敢情好。”

方言打算把誊抄稿带给周巍志、章光年等人,在得到同意之后,径自地前往会议室。

日本文化交流团会在3月1日抵达燕京,接着参加晚上举办欢迎会。

这次访华的基本是日本出版界、文学界、电影界、媒体界的代表,随行会有日本报社的记者,所以,两国交流活动的主要集中在文学和电影上,时间上将持续一周。

文学方面,安排在3月3日到3月5日。

讲完具体的活动安排、接待的注意事项等等,整个会议,就此结束。

方言把《那山那人那狗》的翻译稿交了上去,以供部门审核,避免出现忌讳或者纰漏。

“你这本小说,应该是整份推荐名单里最有可能被引进日本的作品。”

周巍志和章光年、周杨等人互看一眼。

方言露出淡淡的微笑。

推荐归推荐,但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出版。

究竟名单里的这一批,能有多少被引入进日本,还要取决于有斐阁这些出版社。

“除了《那山那人那狗》,你的《大秦之裂变》、《山楂树之恋》也在名单里。”

周巍志把稿子交给秘书。

“本来最近你那部广受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也该出现在名单上,可惜发表的时间晚了些。”章光年不无遗憾道。

方言从他们的话里,才知道散文集发表时间,比推荐名单审批通过的时间,晚了半个月,上头已经定下来,没办法临时更改。

周巍志说虽然这回没有进入名单,但接下来可以出现在中法、中美等文化交流活动上。

“我有个建议,不知道当不当说?”

方言思索了会儿,才说出口。

“但说无妨。”

章光年他们投来鼓励的目光。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方言说《舌尖上的中国》尽管对美食的描写很到位,但终究是文字,写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及一张照片、一部电影来得直观真切。

“你的意思,是想把《舌尖上的中国》拍成电影?”周巍志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您说得没错,就是拍成纪录片。”

方言点头道:“不过不一定要拍《舌尖上的中国》,也可以以全国各地的传统美食为题材,选出一些能代表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