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团队力量(1 / 3)

第274章团队力量

听完徐达的分析,陈景恪暗暗点头。

能做到军方第一人的,果然不是那种只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

朱元璋看了看众人,说道:“天德的分析很透彻也很全面,诸位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众人都摇摇头,让他们补充意见,那不是强人所难吗。

术业有专攻,让他们讨论打仗问题,他们一个比一个有想法。

“如此,就可以始终保证,大明有足够的军队,又不影响战斗力。”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我们借着方才魏国公的总结往下说”

“让他们加入预备役,由地方预备役系统管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这种人是无法长期执掌国家的。

陈景恪并没有发现众人目光的不同,见朱元璋将球踢给自己,毫不犹豫的就接住了:

朱雄英察觉到了他的心情,安慰道:

“皇爷爷不用着急,国之大事需要仔细思考,大家不可能这么快就有主意的。”

之前他们只听说过,国家大政方针皆出自陈景恪之手。

“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吧。”

众人皆深以为然,地痞囚犯当兵,那肯定是练不出好兵的,还会败坏军队的声誉。

陈景恪看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众人,心中不禁想到,这些人果然是有想法的。

他希望这群老兄弟能给他出主意,大家一起来完善制度。

陈景恪也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方法,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数一数之前大一统王朝的创业团队,核心班底基本都是世代公卿的权贵构成。

刘秀的团队就更不用提了,就是豪族世家组成的。

朱元璋呢?

“至于退役制,其实也并不麻烦,我们只要了解哪些人需要退役就可以了。”

晋朝司马氏、隋唐杨李、宋朝赵家,都是世家大族出身。

冯胜见他也支持,且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心中的担忧尽去。

朱元璋心下很是失望,将目光看向徐达和朱标,期望他们能给出一些建议。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能体会到朱元璋的无奈。

朱元璋希望的是,这一次大家群策群力,尽可能改的完善一点,至少五十年不用大动。

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靠自己。

如果以前没有退役加入预备役制度,又有多少人能凭空想到这一策略呢?

被众人夸奖,朱雄英表现的非常谦虚,再次获得了众人的夸赞。

陈景恪心中却不停地嘀咕,这家伙是真会装,心里不知道多得意呢。

“景恪,你觉得如何?”

“兵源不足的时候,就征募结合,甚至直接转为征兵制。”

陈景恪也赞道:“宋国公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征募结合确实是良策。”

大家其实都不希望军队大规模退役,说来说去也就是老弱病残可以退役,有些滑头实在不好管的退役。

听到最后这一句话,却让众人眼前一亮。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有漏洞的政策,也同样被继承使用了。

要说他们完全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以前他们还将陈景恪,视为可堪造就的晚辈,现在已经彻底将他当做同等级别的人对待了。

建国二十二年,三改军制,这是什么概念?

军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频繁改动军制,即便是往好的方向改,也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还有这个一肚子主意的谋士在。

考虑到未来大明的疆域会非常广阔,轮换会变得很麻烦。

“退役之后也简单,让他们加入预备役就可以了。”

更让人无奈的来了,他的继承人方面也出了问题。

不是利用皇帝的宠信,也没有什么花言巧语。

傅有德有所思的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征兵制,每年从预备役中强制征募一部分人参军。”

“光武帝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接下来大明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陈景恪也不禁点头,对于现代人来说,退役自动进入预备役,这不是常识吗。

“预备役我们已经准备去做了,到时候兵源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人不是万能的,靠朱元璋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一個国家的制度建设的。

而且学的还都是行军打仗方面的知识,对国家制度方面属实无能为力。

然而两人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解决的办法。

虽然咱有很多缺陷不足,可咱有好儿子和乖孙子啊。

汤和开口说道:“百姓不肯当兵,是嫌当兵地位太低粮饷太少,提高军队待遇定能有所改善。”

明朝的开国团队,那是真正草根出身。

文官集团倒是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比如明初的基本制度就是李善长制定的。

平均三到五年轮换一次,轮休时间根据服役时间决定,一般是两三年左右。

找这些人问计,倒不是不信任陈景恪了。

“首先是老弱病残,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