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散布的已经不重要了。
他和大明私下有协议,这才是最重要的。
肯定是大明得不到我的回应,就准备勾结李成桂造反啊。
至于证据?
李成桂自己送上了一记助攻。
得到朱元璋的佩剑,李成桂自然很激动,时不时就拿出来看一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自然很快就传入高丽王的耳朵。
这下还有啥好说的?
高丽王急了,紧急召见大明使节,重申高丽的中立立场。
然后又私下会见北元使节,向他们求助。
北元使节自然很高兴,直言可以帮忙将李成桂和大明使节一起杀了。
然而高丽王优柔寡断的性格,在关键时刻再次拖了后腿。
他依然不敢撕破脸。
李成桂掌握高丽军权,自身又担任财政大臣。
大明得到了文官集团和读书人的支持。
真要斗起来,没有胜算。
而且就算打赢了又能如何?如何抵挡大明的天军?
北元人那叫一个着急,就想暗中推一把,派人去刺杀大明使节。
到时候高丽王就算不想反抗大明都不行。
然而此时的他们,已经处在李成桂的监视之下,还没等出手就被控制起来驱赶出国了。
这反而愈加证明了,大明和李成桂勾结在一起。
但高丽王怂了,非但没有下定决心反抗大明。
反而再次接见了大明使臣,表示高丽自古就是中原藩属。
还把《华夏简史》拿出来,重申两国的藩属关系。
大明使节自然给予了赞赏,然后就顺势提出,让高丽和北元彻底断绝关系。
高丽王自然不肯,搪塞了过去。
李成桂也不蠢,自然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和高丽王决裂。
但自认为已经获得大明支持的他,非但没有担心,反而窃喜不已。
私下广结党羽,准备实际成熟就起兵造反。
本来他以为大明会直接支持他夺权,但大明使节始终不开口,不过他也不在意。
开不开口都一样。
只要大明打败纳哈出夺回辽东,他这边立即就行动夺权。
然后请求大明册封。
其实这也是他最初的计划。
当时他还有些担心,大明会不会不支持他当王。
现在这种担心完全消失了。
天子都赐下佩剑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接下来几个月,事情反而平缓了下来。
大明的使臣不再逼迫高丽王表态,使节团成员整日与高丽读书人交流学问。
各种谣言也消失了……
不,高丽王非先王亲生这个消息,依然在私下流传。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大明再传,而是李成桂的手笔。
只不过他做的更加隐晦,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
而大明国内,也正厉兵秣马,囤积军需物资,等待着来年开春出兵。
一举拿下辽东和高丽。
潭王朱梓,本应在今年就藩。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朱元璋将其就藩的时间押后了。
并令其继续在凤阳练兵,还专门派了一文一武两个老师。
教导他如何用兵,如何保境安民。
别人不知道朱元璋的打算,只以为朱梓是被同母兄长齐王朱榑牵连,才没有就藩。
还有不少大臣为此上奏。
但知道真相的人都明白,朱梓并不是被牵连,而是有更大的用处。
陈景恪有些摸不清朱元璋的想法,直接找到他,说道:
“陛下,您真的准备让潭王在高丽建制立国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