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表情的摆了摆手,老人如蒙大赦,赶紧带着人回到村里。
回去,老人大发雷霆,训斥各家长辈看好人,莫一时不忍害了全村的人。
之后安逸了,村里再没有一根箭飞出来了。
——
良久之后,村里人终于收拾好了东西,村人们跟逃难一样肩上挑着扁担担着筐子,筐子里装着粮食还有家里的盆盆罐罐,大人小孩儿全都背的背提的提,带着许多东西。
当村人们如约收拾好家当从村里出来之后,一瞅村人带的大麻袋小麻袋大包袱小包袱的,李孟羲顿时皱眉。
忽略了一件事情,流民跟搬迁的乡人是不一样的,流民在流亡逃难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带有大量行囊的,但随着流亡,身上东西剩的越来越少,以至于流亡加战乱数月以后,就成了义军所抓获的大部分黄巾俘虏那样,已经身无长物了。
流民没有太多淄重拖累,但从村里搬迁的百姓不同,他们带的东西,可是太多了。
见此,李孟羲立奔赴后队,让把空的车腾腾,准备接济一下。
幸好是一路过来,屯田队所拉的物资分出去不少,有大量空车腾出。
村人们被迫离村,前途渺茫,人人神色悲戚。
在李孟羲的命令下,战兵们拉着空车过来,看有老弱妇孺等行走不便的人,战兵们便好心让此类人员上车随行,此本是好心之举,却让老弱妇孺们战战兢兢的。
一段时间后,老弱妇孺皆安排妥当了,看没啥大差错了,李孟羲令廖化并一众战兵押着几百村人赶回巨鹿。
同时,叫来斥候一人,令斥候先一步赶回巨鹿,告知关将军要关将军做好安置准备,一应安置,照招抚旧法。
骑兵得令,纵马奔驰而去。
村人们全村都走了,不半天,一个还有人烟的村子变成了空荡荡的模样。
本地居留之豪强大族被强制迁走了,没了掣肘,之后从容的丈量好了土地,再把土地划分好,留下屯丁若干,并一应耕作农具和种子,此一处村落,所有之土地,就全落入义军控制了。
问题解决,李孟羲准备带人继续往前再走,刘备找来,说想先回去,看看怎么把村人安排好。
李孟羲点了点头,“那好,玄德公,你先回。”
刘备看着扭头便走的李孟羲,欲言又止。
——
此番李孟羲强制迁人挪村,过程中李孟羲手段过于强硬,甚至是不讲道理,刘备对之多有微词。
自感对不住村人们,刘备本着想补救一下的想法,他追上了押送村人的队伍,令队伍停下,刘备找到了那个白发苍苍的族老,带着三分歉意,刘备握着老人的手好一阵安抚和劝慰。
有句话说的好,好人会被枪指着的。
本来,在李孟羲的恶面孔之下,在李孟羲强横手段之下,村人们已经是任命了,没有他想了。
结果刘备这么横插一手,刘备一在村人们面前露出一副老好人的面孔,这让村人们认为找到了可以给自己主持公道的人了。
族老见刘备面善,似是好说话的人,族老普通一声跪地,哭嚎哀求着让刘备做主,刘备措不及防,赶紧想搀扶族老,可族老铁了心了是要跪死在地上不起了,族老抱着刘备的腿死抱着不放,嚎啕不停。
族老这么一跪,其他村人们有样学样呼啦跪倒一片,村人们老老少少叩首不停,可怜巴巴的哀求刘备允其归家。
面对这汹涌群情,刘备手足无措了。
刘备数次想把老人家搀扶起来却不能,他索性也屈膝跪了下来,和老人成了相对下跪的模样。
刘备叹气,和泪流满面的老人相视着,刘备苦笑一声,“唉,老人家何必如此。此随我军而去乃是分田,你村田地收了,能种别处田地,哪处田地不都一样?”
刘备虽是劝慰,老人却根本不听,老人抹了抹眼泪,大倒可怜,老人说,地跟地哪能一样,祖祖辈辈种的地,跟旁人种的地,哪能一样了。
刘备默然,刘备觉得老人的话说的有道理,无从反驳。
见刘备沉默,族老随后絮絮叨叨的讲着村里族里的事儿,讲自己家地虽说是多,可自己祖辈往上七代人,一开始也是苦哈哈。
族老讲祖辈有多少人省吃省喝累死累活的,一点点积余,就家里那点地儿,祖上累死多少人才积攒起来的。
族老讲有个祖爷爷省的很,省到一个咸鸡蛋从年头吃到年尾还没吃完,省着钱就是为了买地,又讲再老辈的人,有人在边疆杀敌立功,朝廷赏了点钱回来买了几亩地。
又有,族老说自己祖上一个老叔,看地不肥,将死的时候嘱咐后辈人待他死后把他浅埋到地里肥地。
说到此处,老人哭的泣不成声,“玄德公啊,俺祖祖辈辈,恳恳勤勤的,没说欺负人家谁了夺人家谁的地,俺敢拍着良心说,俺家的地,随你找一分,哪一分都是祖辈拿血汗拼来的。
你说,俺祖祖辈辈血汗基业在这儿,俺要是守不住,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刘备动摇了,神情变得极复杂,他叹气,对老人说到,“老叔,你先等这儿,我回去找军师商量商量。”
起身刘备拉过亲卫牵来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