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来,此犁简易,今日便能做好。”
关羽也起身,道,“一块儿去。”
——
到了铁匠营地,今日铁匠们仍然在打铁劳作,前几日所需的闷制木炭的小铁盒子,还有新的高压锅具,新的铁锅锅铲还有漏勺等,全都打造好了。
今日,铁匠们依然准备在造铁锅,铁锅实在好用,李孟羲准备多造一些用。
将木匠与铁匠们叫到一起,一大群人围着,李孟羲将图纸给匠人们传看,他说到,“此物为曲辕犁,模样如图所画,所需一曲辕,一个铁犁首,看的明白吗?”
匠人们传图看了一番,图倒是简单,可匠人们脸色略有迷茫。
见状,李孟羲四下看看,他直接在地上把图纸放大,用树枝画了一个巨大的犁具模样。
他指着地上的图样给匠人们讲解着,“这里,用木头弄弯,这里装犁。
犁该咋装上去,你们应该自有主意。
此犁具没啥难得,放手去做。”
说罢,李孟羲挥手解散了众匠人。
曲辕犁要多简单能多简单,李孟羲都不需去看,他都能大致猜到木匠们的制作工序。
曲辕犁得把犁身弯起来,肯定用的是輮制工艺,把一根长木头加热使其弯曲变形,再拿绳子绑着固定定型,按木处理的工期,大概数个时辰犁身便能做好。
而犁头的话,其实不需铁匠们打造,直接把直犁的犁头卸下来就行。
李孟羲看事务已经安排下去了,外边很冷,他左看右看,跟关羽道,“关将军,我先回去。”
关羽想一看究竟,便在匠人营待着准备看看制作流程。
——
直等到中午,铁匠们将犁头打好了。
送来的犁头,自行车车座大小,成干三角状,尖锐有愣,跟李孟羲印象中的犁头一个模样。
又到了下午,木匠将犁身扛来了。
犁大小完全跟李孟羲在地上画的图纸一样,犁就一人高,一人能扛的大小,很轻便。
曲辕犁部件全有了,李孟羲起身走出了屋子。
匠人营地,一众匠人们和关羽都等着李孟羲来,到场,李孟羲令人将犁装了起来。
检查了一遍,感觉没甚太大问题,李孟羲道,“好了。”
关羽诧异的看了一眼简陋小巧的犁具,“这便好了?”他诧异问道。
“好了,一试便知。”
之后的试犁过程,一大堆匠人还有关羽一齐朝城外赶去。
在李孟羲的指导下,曲辕犁要搭配牛套使用,一个v形的牛套卡到牛脖子那里,正好适合牛伸着脖子往前拽。
曲辕犁置地,手柄小巧玲珑只能一人掌控,关羽驱赶了众人亲自上手向一试究竟。
啪的一声鞭子凌空抽响,牛拉着犁便往前走,关羽手按着犁往下,没用多大力,因犁身的结构,牛只要往前,犁首自然的就往下走。
初用曲辕犁,虽用不很惯,但牛往前走了一小节,关羽再一看脚下犁出的深沟和翻出的土,他立刻感觉出来了,这犁神妙!耕着省力不说,耕的还深,牛走的还快,扶着也极好扶。
关羽赶着牛一气往前走,地上留出了一道长长的沟壑,一众匠人颇感新奇的凑上前围观着,匠人们无不对小巧玲珑耕作迅速的曲辕犁啧啧称奇。
李孟羲来到关羽耕出的土沟边,他俯身细看,给李孟羲的感觉,感觉有些不对,因为印象中犁地的时候,犁一旦犁起来,土一大块一大块的向边上翻了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土翻起来的并不多。
问题出在哪里了?李孟羲疑惑。
绞尽脑汁认真思考了半天,李孟羲恍然回忆起,好像不对劲,好像曲辕犁的犁首,不是个三角形的来着,犁地的时候还有一个梨铧,犁铧很大,像一个分浪板一样,是一个带有弧形的金属板,就是这个金属板把泥土推到了边上。
想通了问题出在哪里,都不该去照搬直犁的犁首,直犁跟曲辕犁的发力方式根本就不一样,犁头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曲辕犁用了三角形犁首,用的不对。
当李孟羲抬头去看,关羽犁了老长一行,又拐回来了。
到了面前,关羽停下了牛,关羽兴奋的跟李孟羲说,“羲儿,这犁耕起地来轻省的很,真堪称神物也!”
李孟羲则笑道,“某知此曲辕犁,纵是无牛,两人用绳牵拉,亦能耕地。”
关羽闻言,立刻决定一试。
关羽从牛脖子上卸下牛套就要往脖子上挂,李孟羲立刻爆笑,他赶紧上前说,拿绳子拉着就可以。
曲辕犁很省力,省力省到就是没有牛,徒人力也可以拉的动耕的了地,省力到如此程度。
关羽让人扶着犁,他在前边拽着曳着走,犁还真的被关羽拉起来了。
李孟羲惊讶的虽说知道人也能拉犁,可人家拉犁,是把绳子背到嵴梁上伸着脖子身体前倾用上全身的力气才能把犁拉动,可关羽,侧着身体,双手拽着绳子,拉犁跟拉牛一样,愣是把犁拽走了。
李孟羲惊讶,关羽这家伙的力气,大的跟牲口一样……
关羽拽着犁拽了一圈,回来脸不红气不喘道感慨,“确如所言,不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