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可用麻袋,日后但有使者来我军中,令士卒麻袋套之,后引入帐中,谈完,麻袋再套之出。
如此,彼使者入我营,我军中虚实,他丝毫不能见。”
李孟羲觉得自己想的这个方法极好,他甚至沾沾自喜起来。
刘备愕然不已,“不可!”刘备立刻制止。
“彼为使者,然来者亦是客,麻袋套人……此非待客之道,亦非待使之道。”
刘备不同意拿麻袋套人,李孟羲郁闷。
略一想,这汉末三国,作过使者的人,好像诸葛孔明,庞统,还有好些个都做过使者说客。
诸葛孔明庞统这些人,可是很好面子的,拿麻袋把人家给套了,人家肯定是不可忍,孰不可忍。
一下把使者得罪狠了,本来,两方冲突不深,彼来谈和,我同意谈和,就此就能罢兵。
可把使者拿麻袋一套,折辱使者,使者要气死了,待使者回去,添油加醋一说,区区一使者,便能使两方成不死不休之势。
由此,李孟羲学到了至少两点重要知识。
第一,绝不能拿麻袋往使者头上套。
第二,使者传回的信息,并不意味着完全准确,亦有可能,使者会有搬弄是非之可能,我军使者若是哪方势力安插的间谍,一时不察便中反间计。
看来,得加一监督体系,但凡出使,但凡外交交涉事宜,在场不能只使者一人,可加一监督之人。
监督之人,不必有外交才能,连能言善辩也不需,可选稍有武力之人作为护卫,也可不选。此监督之人和使者一同出使,使者负责洽谈,监督之人负责把洽谈大致内容记下,暗回馈统帅,以禁绝使者搬弄是非反间之可能。
从概率来看,使者心怀鬼胎,有一定可能,而使者和看守两人皆心怀鬼胎之可能,就小了许多。
至于,如何不套麻袋,又防禁敌军使者刺探我军中虚实的方法,李孟羲想出的第一个方法,乃是以军律束之。
军律严令,若彼使者来,将领必须在营外与之交涉。
可一想,此不妥,将领事务繁忙,哪有时间特意跑到营外去接见使者。
故,此法舍弃。
最终,见识丰富的李孟羲,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方法。
在某些古装片中,狗皇帝野外遇见美貌民女,立刻就与民女就地野合,太监们赶紧拉起帷幕给挡着,防止别人看见。嗯……
帷幕。
军中可置帷幕两匹,不需太长太宽,数丈长一匹,两边一拉,就足以挡住使者的视线。
帷幕一路护送,使者就一路不能刺探虚实,完美。
还有一处疏忽,问题同样严重。
李孟羲提醒刘备道,“玄德公,那官军使者前来,身随甲士两名,若方才官军使者意图行刺,彼突然发难,你可能防备的住?若彼甲士一并扑来,你又可能抵御?
方才谈判之时,官军使者近在迟尺,甲士近在二十步以内。
若官军真欲行刺,某估计,你我,皆已身陨。”
说到这里,李孟羲神情极严肃,“玄德公,且谨记,但与使者相会,必防之又防。
昔日,荆轲刺秦之事,不正是教训?”
“还有,玄德公应选一二贴身亲卫,某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