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军队的调动,总能有成千上万的调动次数。
但,有插旗为记的方法之后,难题从运动作战的实时指挥,变成了战前数天时间去完成的统筹和事先安排。
压力不在作战之时,压力压到了战前。
然,就是这点改变,使十面埋伏之阵布阵难度骤降百倍不止。
若于战事再去指挥调动所有兵力,则一刻之间,需要统帅下多达百十道命令,且命令下达,还得所有接到命令的军队能百分之百完成命令。
此非有精锐之军,高效指挥系统,快速的命令传递系统而不能成事。
但若是事先安排好每一队,每一个时间点的调动部署,则战时一刻中需完成的几百命令与调动,放在数天的空闲时间,完成着数百命令安排,有数个时辰去细细考量。
庸人一刻可出一良策,高人一刻可出十策。
那么,庸人与高人对垒,如何能使两方势均力敌。
答桉是,让庸人有十倍于高人的思考布局时间,那么,庸人思得十良策,高人也只得十良策而已。
就是这样。
一刻之间完成百次完美之调动,义军不能。
但三个时辰完成百次调动,义军勉强能胜任。
关键便是,在战前,把所有军队的调动,每支军队该调动到哪,何时调动,全给安排的清清楚楚。
且,有所安排,如何使士卒能自发行动,关键则是先布下的旗号。
商议完,李孟羲觉得事不宜迟,天亮便立刻带骑兵出,带上做好的旗号外出探路,先把兵力调动点给安排好。
等终于敲定了细节。
李孟羲忽然听到了咯咯咯一阵鸡叫,天快亮了。
李孟羲皱眉,“若天亮,我军若骑队调动,官军势必能见。
若官军起疑,事则不密。
我意,立备旗号,立召骑队,旗号备好,趁天未大亮,立时出发。”
众人立刻出帐各自忙碌去了。
待旗号备好,骑队召集,天未亮,李孟羲随骑队,随关羽一起出营去了。
------题外话------
沃日,在抖音骂了几句人教版教材的事,把我抖音号封了,可惜了我收藏的一万多美女跳舞视频了。
幸好没在小说里骂,不然小说给我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