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古代加工起来好像有些难度。
要么是铸造,要么就把铁砸成片,弯起来卷成铁管。
这还是单层铁管。
若是,如马克沁一样的双层套管结构,李孟羲一想,觉得难度可能会极大。
而若是,外层套管还是用陶土的,倒是方便了一点。
还有,此水冷结构,倒不必真的把导流管全部包裹起来,只用在某一段有水冷结构,便能有效散热。
热是传递的。
让李孟羲觉得是问题的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冷凝结构只是导流管的话,那么,酒精蒸汽只有和导流管壁接触到的那部分会液化,是不是就意味着,好多酒精蒸汽未来得及液化,就顺着导管跑掉了。
然后,从出酒口出来,未液化的酒精蒸汽,直接散到空气中了。
这依然是一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李孟羲眉头紧皱。
或许,可以用增大接触面积的方法,比如,把导流管做的长一些,使酒精蒸汽充分冷凝。
亦或是,在导流管中,加一些横七竖八的珊栏,作用一样是增加冷凝接触面。
后一个想法,自然不成,在纤细的导管中加乱七八糟的栅栏,加工难度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