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章 宋朝8(2 / 7)

沉默几息才慢慢道:【他们除了起义外,没有发声机会。

一旦发声就是走投无路时对不公世界发出的怒吼】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世民轻叹,见群臣脸色凝重笑道:“诸位是在想破解之法?”

房玄龄皱眉道:“臣若处于王宰相(王安石)之位,能动的只有贾商之利。”

宋廷不杀士大夫,政事上就不能结死仇下狠手,改革自然也不能动士大夫利益。

而武将利益…算了,被压制成那样有几个利益?

动百姓?

百姓都被逼得聚众起义,还逼?

至于宋皇室…如果天幕没说错的话,他们好像也不富,即使让利也渡不出利益来。

算来算

去只能往经济上使劲,正好宋经济繁荣,不过…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长孙无忌做总结:“王宰相改革能否成功,得看宋神宗是否支持。”

支持改革尚能一博,不支持是把朝廷大事当儿戏。

李世民沉默几息摆摆手:“罢了,继续听罢。”

唐终究不是宋,在他看来宁愿当狼不愿做羊。

【那么宋神宗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

天幕话一转:【先不提他改革目标是什么,他即位后当务之急是改善国家账面赤字。

宋仁宗时期官员约2万,到宋英宗时期官员就猛增四千余人,士卒增加到160万人,国家账面欠款一亿六千万贯,轮到宋神宗执掌宋朝时,国家没钱啦!】

房玄龄&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天幕上‘最朕真穷’几字:这…难评!

【因此他一改以儒治国的国策,亲录韩非子试探士大夫,但...】

天幕直接跳过程说出结局:【试探失败,所以他即位后改革都限于局部,如裁减宗室冗费等不触及他方利益的动作。

所以宋神宗前期的改革比较顺利,直到王安石登台执政后,朝堂上官员立场有了变化;

改革目标:

司马光:富国安民;

王安石:富国强兵;

改革动作:

司马光:节流吧,别开源;

王安石:开源吧,别节流】

正老神在在地听天幕讲述的司马光:…我?

他下意识地对视还是好友的王介甫,嘴唇嚅嗫不知该说些什么,没想到我们竟然走到对立?

【不管怎么样,富国是两派共同目的,当王安石摆出新法细节后,两派矛盾乍现,但现之前王安石迈出改革第一步:

嘿!先集个权;

他登台后先设置三司条例,将宰相、枢密合为一体,也将度支司、户部司、盐铁司归于手中,自己兼任三司领头】

(正准备继续讲的田羽突然看到底下有人悄声问:为啥?)

田羽嘴角一抽,给了对方一个中指,看在同学份上还是解释道:

【为什么?

宋朝权衡制度让权力分散啊!

按照宋制中书(宰相机构)不知兵,因为它没有兵权,朝廷增兵多少不归他官,偏偏名义上它是百官之首的机构;

枢密院有添兵权力,但不知朝廷有没有财可用,因为它不管财政的事,手中没有财政预算权;

管军将帅要请兵调将,不知该调多少兵将,不知国家士卒具体数量,那是其他机构的权力。

所以王安石想要改革必须将三司凝聚成刀,否则各司各干各的事,改革等于做梦】

武则天有些疑惑,后人在回答谁的问题?

宋朝制衡官员已经提过数次,还要讲?

她大胆猜测:难道是其他学子听讲不专心?

【在军政方面王安石主要进行以下改

革:

调整吏胥及低级官员俸禄:未改革前他们大都没俸禄,工资全靠渔诈百姓、纳取贿赂发家致富。

改革后州县最低等的吏胥每月也有六千文到八千文工资,录事参军等低级官员根据职位不同进行定制钱粮。

然后提拔下层士大夫作为改革中坚官。

至于朝廷原旧官员?】

刚给汉吏涨过工资的刘洵(汉宣帝)非常不解:后人不看他汉史吗?

给官吏加俸禄的重要性难道没记载到史书上?

在他看来当宋廷每任君王应缓缓改制,如汉家痛击匈奴那般,君王相续,直到武帝时横扫两漠之地。

而宋君王不但没蓄下力量,相反还累下弊政留于后人。

刘洵拧着眉想找个词形容宋君王,半晌无果,只能认为他们不看汉史。

他不知道西方黑格尔的一句话形容宋很恰当: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似乎从未从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文人治国,治的是心中的国家而非现实的国度。

【受庆历新政失败教训,他并没有裁汰冗官,而是调动拦路石给个闲差,算是治标不治本的整顿吏治。

另外又有改革科举,兴建武学、律学和医学】

天幕长叹:【谢天谢地,宋立国近百年,终于想起法律二字,这是要摆脱官员以自己解说法律断案啊!

明明一桩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