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番外—传统节日变迁(3 / 7)

平公主收回目光,脸上浮出疑惑:“后人不过花朝节吗?”

二月与花相会,仕女相聚,扑蝶为戏,还会用彩绸和五色纸剪成花幡,庆贺花王生日。

这么有趣的花朝节后人竟不过?

真可惜。

【但三月上巳日并未确认具体,汉朝为了统一把时间定在了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同时庆祝节日除祭祀外,把重点放在爱情蒙动上:男女踏青游乐,变相的相亲大会】

因神曲而狼狈的刘彻恼道:“阴阳交合乃古之正理,男女踏青游乐哪里不对?”

大汉人口甚少,朝廷鼓励成婚生子有错吗?

没有,为此他还命人将踏青之景刻于砖上,亲身提倡游乐之风,让尔等后人千百年可见汉习俗之风,难道不对?

【到魏晋时期把上祀节日期定为三月三,一直延续至今。

因魏晋时期经济聚上层,过节日过得最欢的是贵族文人。

并把快活的方式升级:来来来,曲水流觞走起!

高歌一曲作诗一首,谈玄感悟人生是多么美好!

嗯~王羲之的上祀节就是描写的三月三节日场景:

永和九年三月上旬,我们在会稽郡山的阴城兰亭做禊事。

老的少年轻的都在这,这里有高峰有树林还有竹子,正是行曲水流觞好时机!

虽然没得音乐,但是我们有诗有酒,足够了!

喝了酒畅想人生,死生毕竟是件大事,想想古人感叹人生就过去了。

以上是重庆话版不负责翻译,这篇兰亭序价值不在于内容,而是行书的艺术性。

随性书写的序帖,连王羲之本人都难以复写字迹,所以世间

兰亭序仅一一本。

人人为它痴迷癫狂(),唐太宗深爱它④()④『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无数文人帝王临摹它,乾隆甚至在‘兰亭序褚遂良本’上疯狂啪啪啪!】

天幕上一张满是印章的兰亭序出现在众人面前眼前: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唐初群臣齐刷刷地望向褚遂良:“你临摹的?”

褚遂良:我怎么知道?

并且乾隆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全是印章好看吗?

深爱兰亭序的唐太宗气冷抖:即使它是复本,你乾隆为何要这么待他?

真正的兰亭序他要带着陪葬!

天幕把话题拉回正题;【到了唐代,上巳节打的就是一个与民同乐,皇帝百官在河中祓禊,临水宴饮,百姓踏青聚会。

踏青的同时也是男女交流好时节,杜甫的‘丽人行’诗句:对此盛况有过描写: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天幕感叹:【如果能跟长安小姐姐一起踏青,那我是个多么快乐的女孩?】

唐朝所有小姐姐:来呀!快活呀,一起享受大把时光~

而其他朝代小姐姐则是不满,历代就大唐女郎肌腻有骨肉?同是女子她们就差了?

可看到天幕上放出的‘丽人行’舞蹈,舞姿端庄又优雅,脱衣那段破茧成蝶的舞姿…

无人女郎咬牙不服:唐人女子似乎...真的好美。

她们趁院内无人,试着学丽人甩手折腰舞姿,发现身上服饰根本显不出身段,顿时泄气:原是她们不配?

不,不是她们不配,是世人让她们藏在层层布料中不见天日,将此名为:妇德!

【到了宋朝行内敛之风,当众相亲不雅,于是上巳节在汉族消失不见,隆重过节的是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要是上巳节能传到现在,说不定咱们还能多得一天假!

壮族、黎族过三月三,他们都连放三天,加上清明节及周末可能连休七天,七天!】

秦始皇:怨念!

刘彻接上:好重的怨念。

李世民好奇:后人很少放假吗?

朱元璋振振有词:放什么假?朝廷那么多活干完了吗?

【虽然上巳节消失不见,但是习俗还是传了下来。

三月三地菜当灵丹,所以要用荠菜煮鸡蛋,给小孩子挂网兜装鸡蛋;

而西南地区不吃鸡蛋吃蒿子粑粑;家里有小孩的要敬娘娘,祈求孩童健康成长。

河南等地会举行庙会,传说王母娘娘在这天举行蟠桃宴,与人间同乐,咚咚咚呛,热闹咧!

但在安徽等地,三月三则是小鬼节,有俗语曰:三月三鬼下山。

太阳落山别出门,门口烧钱送孤鬼;

把三月三过得最热闹的是壮族,最初它是祭祖日,先祖只有在这日才能享用到祭品。

所以这日壮族准备染花米饭祭祖,按照传统祭

() 祀完后不能出村动针线,要对歌踏舞欢庆节日。

到现在三月三主要突出歌圩,全面发展‘歌能下酒,谣可当餐’特点。

把壮族对歌、黎族的打柴舞…办得热热闹闹,欢乐得很】

原本排排坐的李世民一家大开眼界:原来壮族歌曲对着唱?

男女对唱,男男对唱,女女对唱,他们舞蹈与中原相比,听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