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争端!全新的历史学派诞生了!(1 / 3)

包国维得奖?这是一波炸裂的新闻。

包国维拒绝领奖?这是一波更加吸引眼球的新闻。

给原本就已经爆炸的舆论场,更加添加上了一把火。

特别是众人才知道,包国维拒绝普利策奖的原因,竟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帮助自己师父治疗重病。

这更加令很多人感动。

近些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各类新鲜思潮的涌动,许多华夏民族自古的传统美德,例如尊师重道之类的,都被丢到了垃圾桶之中。

可在大部分人的心里,包国维的这个行为,还是符合大家伙的普世价值。

包秉文这样一个人,于文学上有才华,于医学上治理瘟疫,于历史上创作出了旷世名著,甚至于还受到许多外国人的赞扬。

现在,他的道德水平更加是得到了认证。

让原本包国维的拥趸或者是粉丝,对于他的崇拜更加强烈。

再加上,国府有意无意的,要将包国维树为一個道德典型,市面上将包国维神化的趋势,便愈演愈烈。

物极必反。

有吹捧,自然便有人看不惯跳出来贬低。

某些报纸上,原本沉寂的“反对派”又跳出来了。

张之平作为一直以来,反对包国维的急先锋,率先在报纸上表态说道:“近日听闻包秉文拒绝普利策奖一事,实在是令人感慨,我国人获得西方的认可本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我从前反对这位先生,并不是在反对他的个人,而是在反对他极端民族主义的观点和行径。

但对于普利策奖的获得,我作为一个华夏人,也同样是与有荣焉。

可听到包秉文拒绝普利策奖,我心中则是无限制的愤慨,包秉文辜负了西方的认可,也辜负了国民的推崇,仅仅是为了一个老头的安危,实在是舍大义而顾小利......

另外一方面说,他包秉文又不会行医,留在国内有什么用呢?倒不如去美国,或许更加能够令老人高兴......想来或许作为一个十七岁的不成熟少年,他或许是怕了去西方吧?”

苏雪林,因为迅哥儿的缘故,一直以来跟包国维都不对付,她也发文说道。

“包秉文之行径,实在是令人失望。”

“反对派”接连发言,原本乃是反对包国维头子的吴眺,这次因为国府方面的支持,反倒没有发言。

可还是在学界掀起了极大的讨论,民间许多人也参与了进来。

自然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包国维。

有极端的,甚至觉得华夏学者就不应该接受外国列强的奖项。

可还有一些人对包国维疯狂攻击,其中的缘由五花八门。

有的如张之平一样,觉得包国维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行径伤害了华夏人与美国人的友谊,辜负了国民的期待,应该联合抵制他。

有的干脆就认为,包国维德不配位,《枪炮、病菌与钢铁》根本就没有传言的那么厉害,里面充斥着民族主义以及阴谋论。

于民国,相关的讨论本来就十分激烈,再加上此事的激化,一时间口诛笔伐不停。

以迅哥儿为首的一干文人大师,如冯雪峰、戴望舒、林玉堂等人,纷纷投入了对这些人的论战之中,要将这世间的正道论个明白。

不仅仅是在国内,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陷入到了论战之中。

包国维拒绝普利策奖的消息传到美国国内,让原本高高在上的白人老爷们,暴跳如雷。

原本反对包国维得奖的学者,此刻也在报纸上发言痛斥。

历史学教授伯恩斯,毫不避讳地发言说道。

“我早就说过,不能够将普利策奖给一个华夏人,这是违背奖项设立初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于我看来,如今也有太多不合时宜的地方,许多数据和论断也缺少确切的佐证。

我依旧坚持我的想法,华夏人百年以来都处于愚昧和落后,他们的国民依旧留着辫子,挣扎在贫困线之上,出现一名惊世骇俗的天才,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我请求有关部门封杀这个华夏人,不要再让他的虚假作品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之上!”

彼时,种族歧视并不是一个雷区,即便是表面上,很多人都对于种族主义嗤之以鼻。

可白人至上主义,一直埋藏在许多西方人的心里。

所以,伯恩斯的支持者多如牛毛。

可包国维在美国的支持者,也同样不少。

原本在国内的笔战,一时间也在美国燃了起来。

其中涉及的要素过多,以至于让不少学者都不得不加入。

这些要素包括但是不限于,关于种族主义的争端、远东局势的处理、学术是否拥有国界等等。

当然,最多的还是关于《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籍的历史地位讨论。

19世纪初,历史主义在德国兴起,作为一门学科强调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20世纪初,法国的年鉴学派提出了以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强调经济、社会结构对于历史的影响,以及长期的历史趋势分析。

可包国维的作品,给很多学者都搞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