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这棒槌是怎么保存的,这也太鲜灵了!小伙子,恕我老眼昏花,看走眼了啊!您也是有大本事的人啊!"
李昊:"客气了!不是什么大本事,就是年轻腿脚快,这才被安排过来送药的…"
"谦虚了,坐飞机送过来也不会这么新鲜,老头子只能说一句好手段!唉!看来谢先生果然是名不虚传,手段颇多啊!其实我和谢先生也见过几回,只是他看不上我,和我没有深交。"
"哦?他那样子还看不起别人?"
"说笑了,你口中的谢老头在中药行当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以说解放前四九城关外药材的价格涨跌全在他的心情,你知道那得多大本事?他什么人没见过?我这种遗老遗少向来是他最反感的,不愿与我接触也是正常的!"
李昊还从来不知道这谢老头有这么大本事,只知道他炮制药材的手艺特别好,做过一段时间的药房掌柜,没想到居然是个能左右行市的大掌柜!这就让人意想不到了。
既然药送到了地方,李昊也想看看病人,免得谢老头问起来自己一无所知。只是现在天还没亮,半夜喊一个病重的老人起床可是很不道德啊!于是李昊就决定等到天亮看一眼,然后就走了。
于老爷子给李昊找个床铺,是和他家的八岁小孙子一起睡,李昊也没有矫情,抓紧时间眯了一会儿。
天亮后李昊看望了一下病人,从包里掏出一些东北的特产当成礼品,然后就在吴家的小辈们连声的感谢和热情的挽留里告辞了。
从抄手胡同出来,李昊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放出了一辆自行车,骑上一路打听着往冯涛家里赶去。
好在这个年代的京城还不算特别大,要是放在后世,蹬着个自行车跑来跑去的可是能把人累个半死。
一路打听着来到冯涛家,冯涛的父亲和哥哥都上班去了,弟弟妹妹上学去了,家里只有他母亲、嫂子和几个侄儿侄女,听闻李昊是给自家儿子捎信回来的,冯涛母亲倒是很热情,冯涛的几个侄儿侄女也挺开心的,就是冯涛的两个嫂子明显变了脸色,脸拉的老长。
冯涛的母亲是个场面人,说是快中午了让李昊在这里吃饭,连忙打发冯涛的两个嫂子去借菜。李昊原本没打算在这吃,他还想趁着有时间赶紧去一趟刘丽家里送信,然后找自己的战友聚聚呢!
可是看见冯涛母亲不停的给自己打眼色,这才勉强同意了下来。只是这下冯涛的两个嫂子很不满了,虽然没有当众暴发,但也是推桌子踢板凳的,出门的时候猛地一关门,嘭的一声吓人一跳。
等她们出了门,冯涛母亲让几个小孩子出去玩,这才趁机告诉李昊发生了什么事。
以前李昊就提醒过几个知青老师,让他们回家的时候都囤点粮食,几人还是很听劝的,每一家都多少囤了一部分。
只是冯涛家明显情况更加复杂,主要是心不齐。今年春天的时候,京城粮食价格暴涨,冯涛的两个嫂子就动了心思,背着家里人偷偷的把粮食背到黑市上卖了很多。
刚开始两人心里还很开心,想着等夏粮下来后粮食降价了再买回来,一出一进赚一个差价!没想到再后来上面把每人的定量又进一步缩减了,粮站里能提供的粮食也越来越差,就连高粱面和棒子面都成了精粮,粗粮直接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混合磨成的面,还有就是"代食品",黑市里的粮价应声一下子翻了两番。
家里的人原本就多,剩下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这下冯涛的两个嫂子傻眼了,就她们俩卖粮的那几个钱别说再买粮食够不够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就不好买,没人会大批量出手粮食,黑市市面上偶现一些粮食也是被人立刻买走,根本就没人再在乎价格,无奈之下全家只能全开始节衣缩食了。
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关键还是自找的,家里能不发生矛盾吗?摔摔打打的整日闹个不停!
冯涛的两个嫂子虽然知道是自己犯了错,但木已成舟,想挽回是不可能了,忍不住心情不好,整天在家埋怨来埋怨去。最后竟觉得是冯涛的错,怪冯涛没有说清楚。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
这些事冯涛父母和哥哥弟弟都是瞒着冯涛的,冯涛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当时冯涛支边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的原因,一家人都觉得亏欠了冯涛。冯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三间房子住着十几口子,只有三个人有工作,五个人有定量,其他人都是吃的高价粮,也没有工作,只能打个零工或是糊个火柴盒,过的挺困难的。好不容易冯涛出息了,运气好挣了些钱能帮着家里度过难关,居然被两个没脑子的女人给败坏了,一家人对冯涛的愧疚感就更强了。
冯涛母亲跟李昊说这么多的意思李昊也明白了,不就是想让冯涛再出把力,让家里能接着过下去吗?
对此李昊也不好说些什么,毕竟这是冯涛的家人,自己只是来帮着送信送点钱和票,没有那个义务也没有那个能力给他们家断家务事。粮食李昊倒是有,但是凭什么给他们?冯涛又没放话!自己不能替冯涛做决定。
李昊听明白了以后也没客气,直接把冯涛让自己带的信件、钱和粮票往桌子上一放,不顾冯涛母亲的挽留就借口还有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