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谁是傻瓜(1 / 2)

彭老爷子叹了口气,气恼的骂道:"你说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啊?一个个的睁着眼说瞎话!一亩地一万斤,两万斤的往上报,关键上面还真信!全都傻了吗?全都疯了吗?"

李昊冷笑:"傻?哪个傻瓜能做出来这种事情?

过去闹义和团的时候很多大师兄大师姐都说自己神功护体,刀枪不入,被人打的死伤惨重、抱头鼠窜,几十万人没挡住人家几千人的火枪,你当皇宫里的人不知道他们那一套东西都是骗鬼的?

全面抗战前鬼子就不断入侵了,多少人都在提醒鬼子有意全面开战吞并中国,你以为当时的国府不知道,不是照样和鬼子打打谈谈,像是过家家一样,最后被人按住狂扇?

如今这情况可能最开始确实是上面的人被蒙蔽了,可是到了现在都一年多了,还没反应过来?依我看只不过是有些人把控着局势试图火中取栗罢了!真特么丧尽天良!快了,某些人马上就跳不动了,而且他们的下场不会那么美妙就是了。

咱们不要参与这些破事,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大趋势也不是咱们小人物能撼动的。"

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错了听错了?

几个榜样一出,各地纷纷效仿。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到了秋收季节,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真可谓压倒群雄独领风骚了。

新立村地处天津市的东郊区,市内各单位便纷纷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到了田间,看到在一亩地中,稻子一棵挨着一棵,不见空隙,如同一个大稻子垛。看后便问带领众人参观的工作人员(非农民),这些稻子是如何种植的?怎样管理的?经介绍是采用密植的办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多浇水,白天要用鼓风机向里边通风,晚上要有灯光照射。众人参观后,大家还是有很多疑虑,但在当时也没人敢多嘴。

这些都是李昊从公开渠道获得和老战友寄信过来告诉他的消息,过去李昊还总是看看报纸,听听广播,现在他把这两样东西都戒了,主要是受不了那个气,他怕自己一冲动再做些昏了头的举动。

彭家父子一阵长吁短叹,很为那些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自家却颗粒不剩的乡亲们不值。不过他们又能怎么办?能保证屯子里不受影响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淑珍母女两个干活麻利,做饭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一个炒鸡蛋和一个萝卜干炒咸肉就端上了桌。

老爷子下炕穿鞋不知道从那个犄角旮旯里抱了一坛子苞谷酒,拿出大海碗一人给倒了一碗。

支书老彭吃了口炒狍子腿,不由得感叹:"还是咱们这旮瘩好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算没有粮食也能找点其他东西裹腹,轻易饿不死人。也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咋度过这灾年的!"

彭老爷子:"咋过的?该咋过咋过,不外是拼命找条活路罢了!李昊、嫁到咱们屯子里的那几个外地媳妇儿和两个新屯子的乡亲们,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你要是想知道详细的一问便知。"

北大荒虽然荒凉,但是物产丰富,对比耕种了上千年早已不堪重负的中原和关中,确实是好了太多太多。鬼子为什么死赖在东北不愿意走了,还不是因为这里比那几个小岛好太多了?

李昊第一次知道“棒打狍子瓢舀鱼”这句话还是在很小的时候,他们课外选读教材里有一篇《可爱的草塘》,原句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小草刚发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开河的鱼,下蛋的鸡,肉最香不过了!”文章写的很好,把北大荒描写的太过于美丽富饶了!以至于小时候的李昊对北大荒充满了向往,一直想去北大荒看看,现在也算是梦想成真了。

三人端着碗碰了一下喝了口酒,支书老彭问李昊:"李昊经历过大灾年吗?"

李昊一脸苦涩:"我经历过1942年河南大灾荒,如果能行我宁愿把这段记忆清洗了。我是真的不想再回想起来,只是那些惨状直到现在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真是太惨了!"

因为饥饿,方圆百里的树皮、草根,甚至观音土都已经吃绝。前方赤地千里,见不到一颗粮食。绝望的百姓们,只能选择易子而食、卖儿卖女,又或者吃完仅剩的粮食后,带着全家一起自尽。因害怕死后无法入土,奄奄一息的人们,甚至央求过路人将自己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