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年,每个人都在按照原定的命运路线走下去。
元朔六年,霍去病第一次出战,便斩杀两千余人,功冠全军,获封冠军侯。
虽然立下大功,但仍不免挨了舅舅一通责骂,就连长安的皇帝听说了,写信来一番申斥,但最后还是给了霍去病冠军后的爵位。
卫子夫埋怨道:“去病那孩子,本以为他懂事了,谁知还是这么不知轻重!若是有个万一,该怎么办呢?”
刘彻这下子完全变了一副嘴脸:“哈哈哈,英雄出少年嘛!不愧是我的冠军侯啊!”
他畅快地笑了起来,笑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这一年,霍去病年仅十八岁。
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两次率军攻打占据河西东部的浑邪王和休屠王部。
春天,霍去病率一万人转战河西五国,几乎生擒单于之子。
随后,他越过焉支山,转战六天,运用了自己擅长的闪电战,急行军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军,斩杀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等人。
汉军共计斩杀八千余人,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霍去病加封食邑二千二百户。
夏天,霍去病与公孙敖兵分两路,公孙敖再次迷路,并未与霍去病会合。
霍去病孤军深入,一路进攻至祁连山,俘获两千余人,其中不乏单于、相国之类的大人物,又斩杀三万余人,匈奴遭受重创。
事后。浑邪王与休屠王,但在汉军渡过黄河时,有匈奴士兵不愿投降,紧急时刻,霍去病斩杀八千余名意图投降的匈奴人,将浑邪王送往长安,其部族四万余人归降汉朝。
此后,河西地区彻底被大汉朝廷所掌控,百姓徭役的负担得到了减轻,而一首悲怆地歌谣却被匈奴人口口相传。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霍去病不屑地说:“有时间唱这些,不如想着怎么练兵呢!”
“你倒是很骄傲啊!”卫青气冲冲地走来,狠狠一拍霍去病的脑袋,“我先前怎么与你说的,都忘了不成?”
“你这又急又狠的打法,伤的是你自己的身体!”
霍去病见舅舅盛怒,顿时不敢说话了,一番做小伏低、指天发誓,才让卫青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这次,就连好大喜功的皇帝本人也都与卫青站在了一起,特地来信申斥,让他务必不可再胡乱行事,保重自己的身体才是重中之重。
最倒霉的还是公孙敖,天幕早就说过他会迷路,卫青和霍去病为此多番强调,结果他还是迷路了。
公孙敖欲哭无泪:“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从来不迷路啊?!”
众人皆是茫然摇头,心道卫家舅甥可能真的是将星转世吧。
元狩四年春,霍去病二十二岁,他与卫青各率五万骑兵,分别从定襄和代郡出发,一路深入漠北。
霍去病向北进发两千多里,翻山越岭,与匈奴左贤王部激烈交战,大获全胜,俘虏匈奴屯头王等八十余匈奴贵族、军官。
然后,便是封狼居胥。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甚至一度杀至瀚海,汉军斩杀七万余人。
《史记》中是这么记载的:“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这句话变成了现实,霍去病增封食邑五千八百户。
为了表彰爱将的功绩,刘彻特地设置大司马一职,以卫青和霍去病为大司马,又规定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将军等同。
这便是《史记》中的:“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
不过并没有人敢这么说,虽然卫青门下的人大多转投霍去病,但大将军所受的宠信却分毫没有减少。
每当朝廷要做出重大决策前,刘彻都要先与卫青谈论一番,再交由众臣商议。
每当刘彻乘车出巡,也总是卫青护卫在侧,君臣二人亲密无间。
就连后宫里的皇后有什么事,刘彻也会与卫青提起,全然不在意爱臣知道自己的后宫琐事。
有时,刘彻还会把小太子刘据送到卫青府上,让卫青这个舅舅教他拳脚功夫和骑射。
刘据从小听着舅舅的赫赫威名长大,早已将舅舅视为偶像。
而卫青本人,依旧平和淡泊,即使是面对刘据,也恪守君臣之礼。
他是太子的舅舅,也是未来皇帝的舅舅,但他不能因此乱了分寸。
大汉皇帝杀舅舅的事情,难道还少吗?他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刘彻人到中年,建立起不朽的功业,志得意满:“来日见了高祖皇帝,我也可以昂首挺胸了!”
岂止是昂首挺胸,若他真的到了阴曹地府,还不知被祖宗们如何褒奖。
他满怀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两大爱将,说道:“唐朝皇帝有凌烟阁,曾孙也有麒麟阁,我也要有,仲卿,去病,你们觉得如何?”
卫青:“……”
霍去病;“哈哈,很好,我觉得不错。”
说完汉武凌烟阁的事情,霍去病又开始抱怨:“陛下,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