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抠门国丈(1 / 2)

朱棣诧异地说:“朱能的后人……?”

徐皇后道:“成国公忠勇无双,后世子孙做的事,还是不要苛责他了。”

朱棣道:“我怎么会为此责怪朱能,这是他的后人,又不是他本人,只要他如今对大明尚且忠心,那便没什么。”

朱能的脸顿时涨红了:“这个孽障,他怎么能投降?!”

其他人都可以投降,靖难元勋的后人怎么可以投降?朱纯臣投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大明的成国公,有没有想过自家的列祖列宗?!

他觉得很无力,真恨不能穿到那个时候,最后拼一把大的,也算出了心中恶气。

同时,他也觉得很丢脸,朱纯臣投降得干脆,让他这个祖宗怎么面对皇帝和同僚?

朱由检痛心不已,连声哀叹。

他把儿子们送走,就是为了保住他们得性命,日后还能卷土重来也未可知,可这一切都打水漂了。

日后,恐怕也只能指望各地的藩王了,但他心里觉得没什么可能了。

朱元璋道:“就算把三个皇子平安送走,也改变不了大明灭亡的现实。”

三个长于深宫的皇子,有多大的可能复国?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人,熟悉三国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姜维这个人。姜维是蜀汉时期名将,诸葛亮去世后,他在刘禅的支持下数次北伐,后来刘禅向魏国投降,姜维假意反抗,并策反了魏国将领钟会,最终不敌魏军而死。我们现在对姜维的印象大多是一心报国、坚持北伐、忠心耿耿之类的,但在当时以及蜀汉灭亡之后,姜维的名声其实都挺差的,哪怕是蜀汉自己人都觉得姜维穷兵黔武,是什么让姜维的风评骤然好转的呢?是因为许多年后,姜维已经死了许久的时候,一封密信重见天日,这是姜维写给刘禅的。】

【当时刘禅已经投降,而姜维正在做着最后的反抗,信中是这么说的:“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人们常说蜀汉是一群浪漫主义者缔造的国家,而姜维就是那个最后的浪漫主义者,即使皇帝已经投降,他依然想着反抗,想着光复汉室,而一向有懦弱无能之名的刘禅默默将密信保存下来,最终在多年后一举扭转了姜维的风评。】

刘备正在教训孩子,刘禅不成器,他一心要把刘禅教成一代明君,然而收效甚微,他愈发火大。

刘禅被训得一抽一抽的,诸葛亮看不下去,在一旁劝说:“主公不要对孩子这么苛刻……”

听完天幕的话,所有人都沉默了,就连刘禅也不抽了。

半晌,刘备哽咽道:“姜维,是何人,可在我军中?”

诸葛亮道:“此人现下应当不在军中,或许还在市井之中。”

刘备感动得不行:“这般忠耿的臣子,万万不可亏待,还是要早日找到为好。”

刘禅都投降了,他还想着光复汉室,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啊!

刘彻颇为动容:“汉室得遇如此良臣,实乃大幸!”

人人道他刻薄寡恩,但对一个忠于汉室的人,他总会是欣赏的。

刘邦感慨道:“大汉能有这么多忠臣良将,难得啊!”

【姜维这样的人,很难得,我们不必要求人人都是姜维,这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大明要亡了,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可以苟且偷生,毕竟大势已去,再为一个已经无力回天的大明去死,不值得。你可以选择默默接受,继续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选择此生不入官场,甚至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你可以像姜维一样假意投降,暗地里筹谋复国,都可以,只要你有基本的廉耻,明末的周奎便与姜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姜维是生不逢时,死亦为鬼雄,周奎就是个纯粹的人渣了。】

【周奎是苏州人,原本只是一介平民,为了谋生曾从事过医生、算命等职业,但还是很穷,他曾为自己算过一次命,说他五十岁后便会富贵,就是不知道因什么而富贵。天启六年,他的女儿周氏被选为信王妃,周奎也被授予南城兵马司副指挥的职位,他的飞黄腾达之路也就此开启。信王朱由检登基后,周奎升任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皇帝还赐给他五百顷地,崇祯三年,周皇后所生的皇子朱慈烺被立为皇太子,周奎更是沾了外孙的光,被加封为嘉定伯,又加太子太保。】

朱元璋羡慕得要死,他倒想大明人人都是姜维呢!

大汉就是好命啊,持续时间长不说,所有皇帝里没有太离谱的,走到末路还有这么多人心心念念大汉。

就连后世许多人造反,都要打着大汉的旗号。

朱祁钰道:“国之将亡,自然不能强求寻常百姓为大明赴死,但皇亲国戚就不一样了。”

前者不一定有好日子过,但后者却是实实在在受朝廷供养的。

朱由检神色变了:“嘉定伯?人渣?”

他的岳父是个什么货色,他再清楚不过了,但天幕提起姜维的同时要踩一脚周奎,就有些不妙了。

周奎若只是贪婪了一些,倒不要紧,可看天幕的意思,他似乎是做了对不起大明的事情?

周皇后心里也打鼓:她爹又干了什么丢人现眼的事?

【这样一个财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