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救时宰相(1 / 2)

李世民冷笑:“看来还是有人不老实啊!”

有些人,与他们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只有凭借武力才能让他们屈服。

虽然现在突厥什么的还算老实,但他也不会掉以轻心,毕竟人的野心是无法消弭的。

李世民并不会觉得畏惧,他能让突厥可汗翩翩起舞,便是他们真的有异心,对他来说也不过是多看几场舞的事。

李治眼神微冷,自耶耶驾崩后,有些人心里便不安分了。

贞观二十二年,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听闻天可汗驾崩,随即叛唐。永徽二年,右骁卫中郎将咥运竟鼓动其父叛乱,其父自号沙钵罗可汗……

这些人以为耶耶死了便可以高枕无忧,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势必要付出代价。

不过,他也得考虑如何长久控制西域等地,否则丢失土地,还要让孙子收回来,想想就有些丢脸。

刘彻茫然:“公里……”

公里这个词并非华夏所创,而是起源于西方,后来传入我国,汉朝压根儿没有这个词。

嬴政也不清楚公里究竟是多少,但他知道唐朝的疆域一定非常辽阔,他不免有些眼馋。

他的大秦何时能够如此拥有如此多的土地?

李三郎:@大唐白月光,太宗皇帝,曾孙做得还不错吧?

大唐白月光:@李三郎,你便是李隆基?做得是很不错,但天幕之前说的那些,你要怎么解释?

我很荔枝:@李三郎,好孙儿,阿爷也想知道呢。

李隆基得意的笑容顿时裂开了。

啊这,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李隆基非常注重文教的发展,开元年间国家藏书便有五万多卷,他提倡教育,鼓励百姓学习。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唐诗,李隆基在位时期,诗赋成为了进士科的主要考核内容,而繁荣的社会经济又催生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孕育出了一个个才华横溢的灵魂。大家最熟悉的李白、杜甫就是这个时代的显着代表。我们常常说强汉盛唐,盛唐这个词除了用来形容唐王朝的繁盛,也代表着唐诗的一个全盛时期。从历史上说,盛唐指的是从永徽年间到天宝十四年这个时间段,而文学上的盛唐说的是开元年间到天宝十四年。在这个时候,唐朝的文化高度繁荣。】

此时的杜甫尚且是位少年,并非日后的杜工部,但也是才华卓绝的少年人,七岁便能作诗。

杜甫想着,等再过几年,便要外出游历,看一看大好山河,然后再回乡参加乡贡,反正他家有钱,不担心生计。

谁知还没等到他外出游历,便在天幕听到了他的诗,本来已经足够他激动了,谁知天幕竟然说他是盛唐的代表!

他何德何能,竟然能代表盛唐?

李白与杜甫不同,他人已经在远游的路上,猛地听到自己呃名字,也愣住了。

看来他日后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早就预料到了。

他最感兴趣的,还是这个叫杜甫的人。

此人竟然能与他并肩,想来也是个极为出色的人物,也不知此人现在身在何方?

李世民也是个爱写诗,见状便兴致勃勃地说:“李白、杜甫,不知他们的诗才是谁更高一筹?”

李隆基喜欢人才,闻言马上派人寻访这两个人。

李白与杜甫竟然能被称作盛唐代表,想来文采一定非常出众,杜甫的诗才他已经见识过了,不知李白如何?

苏轼感叹:“李太白与杜子美才华高绝,横跨百代,当得起盛唐之表。”

虽然外界对于李杜之争各有意见,但他一向极为推崇二人。

白居易向往地说:“若是能与二人相见,死而无憾矣!”

不过,他这个愿望注定无法实现了,杜甫在他还未出生的时候便离世,李白也已去世多年了。

【开元盛世的出现,还离不开李隆基身边那些贤臣们的辅佐,尤其是他的宰相们。最开始,李隆基重用姚崇,此人足智多谋,号称“救时宰相”,可以辅佐李隆基革除积弊。开元元年,姚崇提出十事要说,李隆基全部采纳,并任命他做了宰相。姚崇做宰相后,大力改革社会的弊病,整治功臣外戚,坚持发展生产,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元四年,山东出现了蝗灾,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应该捕杀蝗虫,有伤天和,姚崇极力劝说李隆基除蝗,将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最终蝗灾被平息了,也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

李世民不满地说:“有伤天和……若是放任蝗虫将百姓的庄稼吃尽,百姓却无粮可吃,那才是真正的有伤天和!”

不怜惜百姓,反而去担心捕杀蝗虫会有伤天和,这是什么道理?

若天和就是让百姓饿死,那这所谓天和一定是错的。

李治说道:“汉光武帝也曾下令捕杀蝗虫,也没见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大唐难道做不得么?”

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粮食,可比有伤天和可怕多了。

李隆基意味深长地说:“救时宰相名不虚传,不过救时二字,也可以理解为只能救一时之急……”

姚崇的功劳不可磨灭,但他注定无法长居相位,就凭他纵容家人不法,李隆基也不能容他。

不过姚崇早在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