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赶车的汉子停稳了车子,打量了一下包子摊,声音宏亮地问道:“娘子,可是你家要清水?”
李氏正忙着,闻声抬头,原来是昨日说的那专给集市供清水的张五到了。
一大桶水五文钱,这水车高大,整个车身就是一个密封的木箱子,上面有盖子,箱子的底部有个用塞子塞紧的竹管,把那木桶放在地上,拨开塞子,就有清水哗哗流出来。
蒸包子有一大桶水足够用了,沈钰心里很是满意,一大桶水要从家里弄过来,又沉又不方便,还是这样到集市门口后,直接买来用最为省事。
张五等水桶里的水满了,提起木桶,把水倒到沈钰家准备好的水桶里,憨厚地笑道:“娘子,我家这水是深水井里打的,甜的很,您只管用,这集市上的食摊都是用我家的水。”
李氏应承了,摸出五文钱来递了过去。
待那张五去了,李氏摇着头啧啧道:“这县城里就是这点不好,吃个水都要花费银钱,以后这家里的柴草用光了,也要花费银钱,又是一笔花销。”
沈钰在旁悄声道:“娘,你想想,要是每日从家里带水过来,又沉又不稳当。这样一大桶水从井里打上来,还要运送到你的摊子前,你只要提桶接就好了,这多便当,售卖清水要起得更早,费心费力,那拉车的青骡也要吃草料的,哪样不费银钱。”
李氏听了,方不言语了。
今日的馅料做了调整,肉馅多了四笼,青菜香菇馅只备了一笼的,豆沙蜜枣馅和昨日一样。
生意比想象的还好,特别是肉包卖得最好,很多客人都是冲着这又便宜又好吃的大肉包来的,若不是沈钰特意预先给那位老伯留出了五个肉包,恐怕收摊时就没得送了。
今日摆摊就有了回头客,有几位开商铺的客人,昨日吃着好,今日又过来买,而且还买得更多些,说是要打包回去,晌午配点汤水就是不错的一餐。
有位客人买完包子并不急着走,站在一边和沈钰絮叨抱怨:“姑娘,你家这包子做得好,可惜只早上才能买到,要是晌午也能买就更好了。”
还不待沈钰答话,又自顾自地说下去:“热包子配碗炒茶汤,又香又饱肚。我们这边开商铺的,从大清早开了门就不能离人,一开就是一天的买卖,早点和晌午饭大都是在店铺里吃,这周边的食摊不外乎些胡饼、汤面、鸡鸭签子,天天吃,都吃腻了,那酒楼里的饭菜虽好,一是离得远,二是价钱不便宜,可不是我们这种小买卖人,能天天吃得起的。”
沈钰抱歉地笑了笑,对这位客人道:“我家包子才刚开始售卖,暂时还只能早上摆摊,到了官家规定的时辰就要收摊呢。”
客人有些可惜地摇摇头,看看天色也不早了,就丢下一句:“晌午出来吃饭的人也不少呢,要是摆摊,准能有人买。”
转身提着打包好的包子,向集市外的街上走去。
这客人无心的话,沈钰却听到了心里,边卖着包子边寻思起来。
这食摊因为是摆在集市门口,到了辰时三刻就必须得收摊挪位置,空出门口这片空地,以便商队过来时,有场地停放车队。
摊贩们可以挪到离集市空地稍远的树底下,但那一片树下地方要小得多,每日都有固定的摊子在摆了,她就是想继续多卖一会,也一时没有位置了。
若是这集市周边的商铺,和集市里那些流动的商队和摊位,晌午饭也都是在这附近买饭菜来吃的话,这也是一批不错的固定客户呢。
她寻思着今天收摊后,到晌午饭时的时辰再过来看看,看看街上商铺的店主和集市里的摊主,都是怎么解决午饭的,都去哪里吃。
客人一句话,让沈钰又看到了新的商机,她想着若能晌午再卖一拨,每日的收益会增加不少,就不由自主地翘着嘴角,对客人也更加嘴甜,把旁边的李氏看得一头雾水,也不知这丫头怎么突然这么高兴。
太阳刚升上来,还不算太热,刚过辰时,沈钰家的包子就已售卖一空,又要提前收摊了。
一家人把东西都搬上车子,沈钰跟着把车子推到柳树巷巷口,就从车上拿下在簸箩里盖着厚布巾的一包包子,和李氏说了一声,就往前面的葫芦巷去了。
葫芦巷与柳树巷隔着一条巷子,沈钰走过去一看,果然巷口狭窄,像个葫芦嘴儿,她曾从这里多次路过,却并未留意过。
往里走第三家,漆了黑漆的木门敞开着,旁边的墙上钉着块小小的打磨光滑的木牌,上面写着个笔画繁复的杨字。
沈钰站在门口往里望了望,就看到昨日那位杨老伯,正站在院子里拿着个小水瓢在浇花。
她敲了敲院门,提高了些声音招呼道:“杨老伯,我给您送包子来了。”
院子里的人闻声转过身来,见是那卖包子的姑娘,脸上笑开了花,赶紧放下手里的水瓢招呼道:“姑娘,快进来。”
这葫芦巷巷口狭窄,院门也是窄窄两扇,院子里面却宽敞的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