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张温登门(1 / 2)

招贤考试结束之后,荀彧的假期也随之结束,正式返回州府上班。

为了给刘备做个样子,张恒特地挑了一个晴朗明媚的天气,带着一大堆不值钱的礼物登门拜访,两人畅谈一日之后,第二天荀彧便返回州府主持政务。

与此同时,州府内部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

在取得刘备的许可后,张恒当即宣布改制,成立政务府。

以徐州别驾荀彧为政务府令,统辖六部。鲁肃出任政务府丞,从旁辅助。

正如东汉一朝事归台阁一样,自此之后,徐州大小政务,皆归政务府掌管。但凡政令,都得政务府加盖印章之后才能生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

至于

荀谌出任户部尚书,掌赋税户口,农耕水利。

简雍出任礼部尚书,掌百官礼仪,外交事务。孙乾出任礼部左侍郎,从旁协助。

卢植出任吏部尚书,掌人事升迁,官员政绩考核。

至于另外三部的尚书,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便先空置。

督察院方面,赵昱出任监察御史,肃清风纪,纠察百官。之前出使青州的崔琰,则是出任左都御史。

都督府这边,张恒亲自出任府令,掌军事征伐。

入府人员有关羽、张飞、张辽、荀攸、郭嘉等人。

至此,徐州文武两班的体系算是彻底确立了下来,只待将来慢慢增补就行。

至于蔡邕、张温、荀爽这三个老家伙,在改制之前,张恒也曾询问过他们的意见,得到的答复却是年事已高,只想颐养天年,却是不愿为官了。

对此,张恒也不好勉强。

时代已经变了,这几位也看得出来,纵然再度出仕,恐怕也只能得个虚职,倒不如激流勇退,保住自己这一世清名。

改制之事告一段落之后,此次招贤考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在赵昱的监督下,十位阅卷官连天加夜地批改试卷,总算如期完成了任务。

初平元年,腊月初十,放榜之日。

张恒仿照后世明清时的科举模式,在众多考生中取前三名为一等。

第四名到第十名为二等,第十一名到第一百名为三等。

放榜当天,所有考生围在州府门前,等待着州府张贴告示,神情紧张之中又带了些惶恐。饶是寒冬腊月,有些考生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只觉度日如年。

终于,在一众考生殷切盼望的眼神中,赵昱从州府中大步走出,身后跟着十多位绣衣执法,手中拿着一张大大的纸。

见到这一幕,所有人的目光顿时聚集在那张纸上,全都屏息凝神。

赵昱微微一笑,随后命绣衣执法将榜单贴上。

徐州第一届招贤考试的名次全部揭晓。

结果自然不出意外,榜单的前十名,都是考试之日张恒重点查看的士子。

第三名,正是喜欢玩行为艺术的王祥。看起来这家伙卧冰求鲤的同时,也没忘了读书,提出的政略让蔡邕这些老家伙们非常欣赏。

第二名,则是鲁肃好友步骘。他的答卷措辞极为考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四平八稳的气息,整体内容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评审团本想将其列为榜首,但张恒却偶然间看到了一个试卷,细细观察之下,立刻被其中的内容吸引,最终力排众议,把这份考卷列为榜首。

于是,步骘便只能屈居第二了。

而这个获得榜首的答卷,却是秦松所作。

原本历史上秦松早年亡故,所以并没有太多事迹流传出来,但通过这次的考试,张恒愈发觉得这家伙是个人才。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

不过这也是读书人的通病,倒是没什么好指摘的。一个政权中,总要有这种保守派托底,真要人人都像郭嘉那般激进,非乱了套不可。

好在秦松年岁尚浅,才不过十七岁,甚至是此次招贤考试中最年幼者,未来还有很多时间调教。

值得一提的是,除却这三人之外,张恒的小舅子荀棐,居然得了个第四名的成绩,着实让人惊讶。

结果已出,考中的士子固然欣喜若狂,但没考中的士子却是垂头丧气,满脸沮丧。

赵昱则趁机宣布:落榜者也不必难过,今后徐州会不定期进行招贤考试。

此言一出,一众士子顿时欣喜若狂。

也有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作为新兴的出仕手段,若是今后一直执行下去,只怕会取代原本的察举制度。

……

政务厅之内,张恒正与众人商议着这些中榜士子的安排。

依照之前的缺口分配,前五十名填入州府,后五十名下放到地方。任期三年,今后每三年一次考核,根据成绩来决定升迁或者降职。

不过这就是吏部和督察院的事了。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张恒眼看时辰差不多了,当下便找个借口开溜。

在郯县大街上逛了一圈,张恒不禁感叹着眼前的繁华热闹。

彼时初入徐州,郯县虽是徐州治所,但本身并不算繁华,甚至比不上下邳。但这近半年的时间以来,得益于工商府的建立,糜竺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