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孙策的闹(1 / 2)

“张都尉,里面请!”

孙坚一挥手,笑道。

直到这时,他还是没有确认张恒的身份,只是见张恒相貌斯文,心中有些诧异。

面对董卓大军能连战皆胜,在孙坚的想象中,张恒怎么也该是个和自己一样的猛人,谁曾想却是个文弱书生。

“多谢文台兄!”

张恒见孙坚举止客气却透露着疏离,竟恬不知耻地一把抓住了孙坚的手,准备玩一出把臂同游。

孙坚顿时眉头高皱,面露不悦之色。

这张子毅也太不知进退了。

正要发作之时,忽然听张恒笑道:“去岁在雒阳时,常听伯父提起文台兄之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孙坚皱眉道,“敢问尊伯父是?”

“哦,文台兄居然不知!”

张恒满脸惊讶,随后一拍脑袋,恍然大呼道:“说来也怪我,竟忘了说。好叫文台兄知晓,在下伯父乃当朝太尉,张伯慎!”

关键时刻,张恒再次扯起了张温的虎皮。

“子毅竟是伯慎公之侄!”

孙坚这次是真的震惊了,怪不得张毅说自己是南阳故人。

“正是。”

张恒笑得很开心。

“如此说来,伯慎公也参与了讨董?”孙坚赶忙问道,神色也多了几分亲近之意。

闻言,张恒摇头叹息起来。

“伯父身为大汉忠良,与董贼势不两立,自然是想讨董的。但奈何如今雒阳为董贼所控,伯父不得脱身,这才命在下前往酸枣会盟。”

“原来如此。”孙坚亦颇为唏嘘道。

“在下本以为酸枣诸侯皆义士,必能攻灭雒阳,解救天子。谁知他们竟畏董如虎,不敢出兵。不得已之下,在下只好孤军深入,与董贼交战。”

“子毅之勇,我已有耳闻,在卷县、荥阳一代连战皆胜,大破贼军,可谓天下忠臣之楷模!”

得知了张恒的身份后,孙坚便换了称呼,拍手夸赞道。

张恒摇头苦笑,“文台兄谬赞了,在下兵微而将寡,如何能敌董贼百万之众。但忠臣死社稷,我辈若能为报效朝廷而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还,亦死而无憾。”

“子毅说得好,大丈夫处世,理当如此!”

孙坚被张恒这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染,骨子里的热血也开始升温,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道。

“在下固然死不足惜,只可惜我死之后,却再无忠臣肯为国分忧,董贼必将祸乱朝纲,荼毒生灵,天下苍生何其无辜也。”

说到动情处,张毅忍不住潸然泪下,作摇头叹息状。

耿直的汉子最听不得这个,这下不仅孙坚被感动了,连他手下的将领都个个义愤填膺。

张恒说这些,自然是劝孙坚出兵前的客套话。这也是古今中外,求人办事的标准流程。

第一,客客气气的拉关系,套近乎。

第二,抢先占据道德制高点,告诉他,咱们做的都是对的。

第三,分配利益,阐明好处。

可令张恒没想到的是,这才走到第二步而已,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出乎了他的意料。

就在众人与张恒一同叹息感慨之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子毅勿忧,董贼倒行逆施,必然自取灭亡。再者,这天下忠臣何止你一人,家父驻屯在此,正是为了起兵讨贼!”

张恒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却见孙坚旁边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英俊少年。刚才这番话,便是出自少年之口。

这少年说完,不禁仰头看向了孙坚,眉眼间带着一丝得意,似乎在说:看,我说得对吧。

可迎接他的,却是孙坚毫不留情的一个大逼斗。

“伯符不可无礼!”

一瞬间,张恒明白了这少年的身份——江东小霸王,孙策!

孙策揉着生疼的脑袋,不解道:“父亲,你为何对儿下此毒手?”

然后,孙坚又给了他一下。

这颇为滑稽的场面,倒是缓解了方才凝重的气氛,惹得孙坚麾下众将纷纷大笑起来。

孙坚一把拽住孙策的衣领,满脸严肃道:“你这黄口小儿,怎敢直呼你子毅叔父名讳。昔年为父在伯慎公帐下为将,伯慎公对为父多有教诲,为父甚是感激。今日你怎敢出言无礼,还不快拜见你子毅叔父!”

张恒赶紧摆手笑道:“哪里,哪里,文台兄言重了,令郎天资聪颖,更有一颗讨贼雄心,堪称少年英才!”

可孙策却不敢不听自己父亲的话,连忙正了正衣冠,对着张恒大礼参拜。

“侄儿拜见叔父!”

“免礼,免礼,快快免礼!”

张恒赶紧虚扶了一把,等孙策直起身来后,张恒便伸手把自己腰间的玉佩解下来递了过去。

“君子温润如玉,此佩随我已有数载,今日便赠予伯符,望你好生温养,他年自有光华绽放之时。”

如同后世人腰间喜欢挂个车钥匙一样,汉代的士大夫都喜欢随身系着玉佩,与印绶一样,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孙策这一声叔父不是白喊的,张恒便把随身玉佩当作见面礼送了出来。

“如此贵重之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