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原始积累(1 / 2)

逆流1978从生产队开始第一百八十二章 原始积累

八十年代,港城的gdp一度可以占到大陆的四分之一。

为什么?

真的是因为港人特别勤劳,特别聪明,制度特别优秀?

都不是的,要比勤劳,要比聪明,内地这些人也不比港城那边的人差。

真实的原因是由于种种因素,国内生产的商品其价值及利润都送出去了。

一个小小的钢制钻头,零售价不过五毛钱一个,只是经过港城皮包公司换了一个包装,出口到南韩,轻轻松松就可以卖到两块多一个,其利润可以高达几倍,光是这门生意就可以一直做到92年。

这中间的利润堪称暴利,而且完全合理合法,关键是只要换换包装就成了。

什么设备啊,技术啊,统统都不用,除了运费还有少量的人工,这成本低的令人发指。

八十年代港城的商人就是背靠大陆,利用其地理优势,做起了转口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港城的绝佳地缘位置,使其担当起内地与海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角色,成功转型为多功能的国际商业和服务中心,并且得以维持较高速度的持续经济增长。

这也是为什么,八十年代的港城可以力压阿姆斯特丹一头,成为世界货柜吞吐量第一的大港。

八十年代的维多利亚港,无数人隔江看到了港城的繁华,心生向往,只不过他们不知道那一刻的繁华并没有永恒的保留下来。

与之对应的是今年的宝安县刚刚改名为深市,现在的人很难想象一座渔火薄田,十分贫瘠落后的深市将会以怎样的速度发展起来。

楚江河想起曾经在夜间登过深市的梧桐山,放眼望去,两地的差距已经看不到了。

一到了晚上,福田口岸、深市cc、地王大厦、京基一百、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华润大厦、前海cbd,这些摩天大楼统统亮起璀璨的灯光,交相辉映,其繁华程度比之港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世界一直在变,而变化的波澜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这是大势,楚江河改变不了。

他只是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他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尽快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要是错过这天赐良机,天知道他还要熬多久。

天不予之,道阻且长,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只有在下个机会来临之前,努力的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才是王道。

有了足够的力量,他才能在下个机会中入场博弈,否则光凭现在的小打小闹,始终上不了台面。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国内开设私营企业依旧困难重重,难度很大,以外资企业的名头行事,这会比较方便一点。

这几天他跟张力聊了聊,目的是想让他跟着陈友林一起南下,到时候他也搞个港城的身份,好方便他下一步的布局。

张力原本就在岭南混过,对那边比较熟悉,楚江河一讲其中的利害,他就满口答应下来。

想到能去港城开公司,三十多岁的张力也有点血脉喷张。

港城的繁华他早有耳闻,这次能亲自去那里见识见识,那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不过光凭张力的身份,他自己一个人去那里还是有些困难,思来想去还是要找当地的人帮忙。

楚江河现在的身份还是学生,他不能过去。

所以这次陈友林过来之前,楚江河就想到怎么与他合作,有他这半个地头蛇帮衬,张力到那边行事会方便许多。

至于陈友林是不是最合适的合作对象,楚江河也没得选,他现在就认识这么一个港城的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好在两方初步合作还算比较顺利,算是有了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看陈友林还在翻来覆去的看那几个平平无奇的钻头,楚江河就对他讲出了自己的计划:“陈老板,你们这次过去,先在港城成立一家公司,然后从国内厂商这里购入钻头,在港城用最基础的劳动力,换成看上去比较高档的塑料包装,转手以两块多的价格卖到其他地方。”

陈友林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业务,心里没底,不过听楚江河言之凿凿,他准备试试,这生意投入不大,左右不过花点时间罢了,就是亏了也无伤大雅。

要是真像楚江河说的能做的话,那可就赚大发了。

别看这小东西,实际的需求量并不小,真的打开销路的话,这巨大的价差里蕴含的巨额利润,就是自己都觉得有些心惊肉跳。

他做生意的时间比较短,规模也比较小,比不上那些大人物。

不过这个要是顺利做下来,几年下来,相信自己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想通了之后,陈友林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有些激动:“楚生,你说的我明白,换个包装而已,就是小学生都可以做,花不了多少钱。”

真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想法。

楚江河笑道:“东南亚那边的情况我不了解,不过南韩的那些企业在港城的办事处不少,你们成立公司之后可以多拜访几次,只要打开销路剩下的就好办了。这钻头是一项,不过咱们大可不必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