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第 45 章 苏州知府(5 / 6)

父即可,请坐。” 霍霖他们端正的做好,做好倾听的准备。 杨大人笑着看向自家儿子的两位同窗:“老夫看邸报说你们初入国子监就替圣上解决了印刷问题,果然是自古英才出少年。” 于是,霍霖他们就此开始了寒暄,等到后面杨大人也知道他们本次出来是为了游学,于是也开始讲起了苏州府现在的情况。 “现在正逢梅雨时节,特别是江南地带,临海湖多水汽旺,多暴雨。你们有了解过这些吗?”杨大人开始提问。 这正是霍霖前一阶段了解过的,但是他还是先不急着回答,而是思索了下刚刚在杨泰清书房中看到的,关于苏州的水域分布,看另外两位兄弟没有个动静,于是道: “学生有在杨兄书房中看到关于苏州水域地图,还有苏州的地方志,看其中有提到洪涝灾害,有提到我朝在沿用‘刻石记事’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水则碑’作为水尺来记录历年的最高水位和一年中各旬、各月的最高水位。” “嗯。”杨大人满意的点点头,“是这样没错,河工海防要是没做好伤亡巨大,所以为一方父母官就要做好河工之事,特别是在江南这种多雨地带。” 看着这两个少年郎勤勉好学的样子,杨大人笑道:“如若有需要你们也可以来苏州府衙历事实习,积累经验。” 霍霖他们兴奋地点点头,然后看天色不早,杨大人也露出明显的倦意,便识相的告辞了。 出门后,杨泰清向自己的好友说道:“我父亲去岁才被调来做苏州府知府,近几年水旱灾害频现,现如今又正逢梅雨季节,怕水文站传来不好的消息,我考完试后从老家过来苏州府偶尔也会去帮忙。” 杨泰清并不是苏州人,他家虽然也是在江南,但是距离苏州还是相隔好几个府,经常会被‘剔除’江南富贵籍的那种。 江南富饶豪商,想要被调到江南做官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杨大人能够被调到苏州做知府,足见他简在帝心,受圣上所关注。 关于江南近几年水旱灾害频现霍霖在邸报中也有所耳闻,苏州府上一届知府就是因为未及时上报灾情延误救治被革职的,遂安慰了杨泰清一番。 …… 在杨家歇息了一天和杨泰清秉烛夜谈,也看了他的许多书后,霍霖和晏温说什么也不住在杨府,无奈,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杨泰清直接带着他的东西搬到了霍霖他们租住的房子里。 在这一段时间霍霖他们也没有闲着,晚上在家中看新的书籍,白天则跟着虽然提前来了苏州,但是还是对苏州不大熟悉的杨泰清了解苏州。 俗话说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霍霖也凑热闹参加了文会,不过最后觉得江南的文风果然不适合他。 …… 江南的繁荣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在温饱能够获得保证的基础上,江南的文教与娱乐当然也是发展得蒸蒸日上。 “世人只知秦淮河畔,却不知这江南哪一块河畔都不输秦淮河。”杨泰清今天准备带霍霖他们去的地方正是苏州一部分文人雅客最流连忘返的苏州版‘秦淮河畔’了。 太阳西落,月头开始高挂云间,本该是归家的时刻,但是这处却是人声鼎沸,酒楼戏曲,梨园搬演,声彻九宵。熟悉的人走过只觉得自在逍遥,而霍霖和晏温这两个小菜鸡走过去,只觉得路边向他们招手的夏姑娘们都份外可怕。 至于一次也没来过却假装自己很熟稔的杨泰清,也开始有点儿后悔了,他觉得自己都要被拖进去了。 杨泰清觉得自己脸都要笑僵了,他就不该听别人的鬼话从这条街走过去:“这里主要是许多文人雅士品茗、看戏、赏画、听曲的地儿,我们过了这条街就到了,那边可能比较适合咱们。”杨泰清试图挽回自己的尊严。 霍霖也知道是这个理,和晏温对视笑了起来,反正没几个人认识他们,于是便拉着杨泰清跑出这片地方,等到跑出这红灯艳窝后才松了口气。 “泰清兄啊,你这好奇心实在是……哈哈哈。”霍霖调侃到一半发现不知用什么来形容,刚刚杨泰清就一直拉着他们往这块走,哈哈现在后悔了吧。 杨泰清也知道是这个理,就是好奇心害死猫啊,连忙摆手道:“这里就正常了,你们看,来来往往都是学子。” 确实这块放眼望去没有刚刚拿出的喧嚣,有的只是宁静,文气十足。 才刚走几步霍霖就发现这里沿街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类摊子,拿起摊子上的东西。 “话本子。”原来这里售卖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话本子。 晏温看向杨泰清,笑道:“你们江南的文教水平果然好,京城的书摊子都没有这里多。” 因为他们说的是官话,连书摊的老板也听得懂,附和道:“之前有学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苏州府基本上每家每户有点儿钱财基本上送孩子去读书习字,因而识字的人多,话本子就多起来了,几位公子要不要买一本?” “买呀。”霍霖说着就准备挑上两本,让小厮付钱后问着这老板:“老板你们这是在书商手中买的吗?贵吗?” 书摊老板掂量着手中的银钱,看着几位公子得穿着也不会和他抢生意,于是笑道:“可不是,这话本子就是在书商那边拿的。至于贵嘛,原本印刷贵多用手抄的,不过听说京城有几个学子发明了个活字印刷术后,原先印刷一页需要雕刻一版,现在只需要摆摆字,像那些热门的话本子就多是用印刷出来的的可以卖的便宜些,买的人也多了。” 晏温笑着撞了下霍霖的肩膀,挑眉调侃。 霍霖笑道:“能够让百姓多看看书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