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藩王的出路(1 / 2)

“倭国各地藩镇之间,藩镇与其朝廷之间已经杀红眼。”

为水师将领替换归来的陈然,向着老朱父子做介绍“骨子里的疯劲,彻底暴露了。”

“比我预计的还快。”他的语气轻松,好似说的不是千万人的生死“他们秋收后的粮食,除了留作军粮的,其余大都拿出来交换军资。”

朱标诧异“那当地百姓吃什么?”

“有什么吃什么,树皮草根也可果腹,实在不行就吃土呗。”

陈然一脸的无所谓“再说了,无论是藩镇还是幕府,都给了当地百姓一条活路,主动报名去矿山开矿,肯定给吃的。”

老朱父子俩面面相觑。

矿山开矿是个什么场景,随船的锦衣卫早就有报告送上来。

本以为在大明开矿就已经是天下间有数的艰难之事了,可比起此时倭国完全用人命去换取矿石来说,那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怎么,心软了?”

陈然望着朱标,耻笑不已“别忘了,这是在给你儿子腾地方!你倒是同情倭国人来了,怎么不同情同情朱允炆的?”

他很清楚的知道,与朱元璋父子说什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世界格局,时代发展什么的都是扯淡,这個时代压根没这等环境。

想要说动他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事关切身利益。

儿子孙子们的未来出路,就是老朱父子所关注的利益。

没办法,时代的局限性就是如此,老朱是典型的老农思想,好处落到自己家的时候,才会认真去做事,哪怕是推翻朝廷的事儿也敢做。

可若是事不关己,他们的动力热情就会瞬间熄灭。

“列土封茅说起来简单,可当地的土人却不会轻易交出自己的一切。”

陈然继续蛊惑“现在让土人自己将自己人都给解决掉,待到允炆长大分封之时,拿着旗帜文书,带着兵马移民直接上岸就行。”

“趁着陛下还健在,尽可能的多消灭土人,方便后面封王的时候减轻压力,至少不需要跟土人打生打死的。”

毫无疑问,这话激怒了老朱,气的他直喘气“你天天巴不得朕早点死是吧?!什么叫朕还健在,朕好的很!”

陈然无所谓的耸肩“知道知道,陛下身体很好,再活个二十年没问题。”

“二...二十年?!”

朱标赶忙岔开话题“行了,你从倭国弄来的粮食呢?为什么只有金银铜硫磺送到了应天府,粮食一粒都没有?”

“对,粮食呢!”老朱也被吸引了注意力“你把粮食弄哪去了?莫不是想私藏粮食用来招兵买马?!”

陈然无语,老朱真是天天担心有人造他的反。

没办法,老朱自己就是造反发家的,自然害怕有人复制自己的成功。

“粮食都走海路,送去北平布政司了。”

陈然摊手“燕王在筹备北征,粮食直接送过去,省下了运到应天府再转运的麻烦。减少了路上的消耗。”

古代运送粮草物资,距离越远消耗越大。

毕竟运送粮草的民夫们也是要吃饭的,而且他们的运送量有限,路途遥远的话,运送一石粮食到前线,能够剩下二三斗就算是不错。

古人不傻,早就知道水运的好处,大运河的开挖就是最好的证据。

至于海运,至少洪武年间的海运是有的,而且越发兴旺发达。

海运被禁止,那要等到文官们掌权之后。

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毁灭国家民族的利益,对于大明的文官们来说,做起来毫无难度与羞耻心可言。

老朱也是个爱打仗的。

虽然做皇帝之后就不再亲征了,可喜欢打仗的瘾头却是从未消散。

而且比起安排勋贵们领兵出征,提心吊胆的担心他们会造反来说,自己的儿子带兵去打仗,老朱却是非常放心。

像是去年出兵的大将冯胜,老朱就找了个理由罢免了他,转而安排了朱棣全面负责这次的北征。

“记得去户部登记。”

离开了御书房,同行的朱标背着手踱步“真的让允炆去倭国做国王?”

“不然呢。”陈然摊手“你想把他封在哪儿,南直隶还是湖广四川?你觉得,等雄英上位之后,见着国土上到处都是听宣不听调的藩王封地会怎么想?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会如何进言?”

朱标当然知道了,无外乎是削藩罢了。

可自古以来,只要是削藩的,就必然会引起剧烈的动荡,为此大打出手乃至于亡国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孤看了水师送来的倭国战报。”朱标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倭国人口众多,打仗的时候也很是彪悍...”

“再彪悍,能有周时南蛮北胡,东夷西狄彪悍?”陈然对此不以为然“当年周时诸侯们,不也是硬生生的拓展出了生存空间?”

“现在的条件可比那个时候好太多了。”

“别的不提,至少现在大明的实力足够强,是强大的后盾。”

“挑起倭国内斗,也是极大的削弱了倭国的抵抗力量。若是这般都没办法掌控的话,那干脆让朱允炆留在应天府,做个整日里醉生梦死的王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