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局势突变,袁术作死行为(2 / 3)

间之计了。”

“兖州诸郡国,陈留郡和泰山郡不服刘岱,山阳郡和济阴郡皆是本初族人。”

“而东郡、济北国、东平国、任城国都由刘岱掌控。”

“鲍将军没有立即答应刘备的举荐,而是先遣人来告知本初,足以证明鲍将军心向本初。”

“况且,让鲍将军出任济北相,不仅可以缓和跟刘备的矛盾,也能进一步执掌兖州。”

袁绍怒气渐消,但心中依旧不满意:“大耳贼屡屡坏我好事,两位都是当世俊杰,难道就不能想些手段让大耳贼也吃些苦头吗?”

许攸默然不做声。

他已经劝谏了袁绍,功劳足够了,没必要再给自己惹麻烦。

郭图眼珠一转,阴阴一笑,出言献策:“明公,只要仔细研究刘备的各种行为,就能揣测出刘备的目的。”

“青州如今缺钱少粮,最忌毗邻州郡出现战事,因此刘备才会不余遗力的周旋在幽冀兖豫徐五州势力之中。”

“跟袁术结盟是如此,屡坏明公大事亦是如此。”

“既然知道了刘备的目的,那就可以针对刘备用计。”

“明公初定冀州,自然不敢同时跟公孙瓒、刘虞和刘备为敌,所以这黄河以北的事,明公得忍。”

“但在黄河以南嘛,袁术的器量是比不过明公的!”

“明公可遣人去豫州散布消息,就说刘备跟陈王刘宠联合,欲夺豫州!”

“以袁术的脑子,猜不到刘备的真实目的,因此也识破不了明公的离间计,因为他只会看到刘备的部将在豫州跟刘宠联手了!”

“而未来的局势,就可能演变成青州刘备、豫州刘宠、荆州刘表的宗室联盟,袁术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一旦袁术中计,就必然会撤兵回豫州,周喁未能达成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而刘备给卢植提供的那一支兵马,也会因为袁术的撤兵而陷在洛阳进退不能。”

“倘若袁术再狠一些,这支兵马就可能葬身洛阳。”

“卢植死在洛阳,刘备跟袁术的仇就是不死不休了!”

袁绍抚掌大笑:“妙啊!妙啊!公则之谋,大快人心啊。袁公路愚笨小儿,又岂会识得这等权略之计?”

“即便有智谋之士劝谏,以公路小儿的脾性,是不会听劝的。”

如今审配和逢纪,都被袁绍派去整肃三军了。

荀谌、辛评、辛毗等人也各自有重要政务。

帐下出谋的,只有许攸和郭图。

郭图是许攸举荐的,又比逢纪更会做人,两人暂时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

因此郭图献计,许攸也如当初对待逢纪一般,给了郭图表现的机会。

定下了策略。

袁绍一边遣人给鲍信回信,让鲍信响应刘备的举荐去出任济北相;一边又遣人去豫州散布刘备欲联合刘宠夺豫州的流言。

不得不说。

离间计对于袁术挺好用的。

豫州流言一起,袁术顿时对刘备产生了猜疑之心,立即召来杨弘、阎象、李业、韩胤商议。

阎象个性正直,当即就谏道:“流言止于智者,这必然是袁绍谋夺豫州不成,故意遣人散布流言,好让明公跟刘使君反目。”

“明公切勿中了袁绍的离间计!”

袁术有些不愉。

什么叫流言止于智者?

意思是我袁术是个愚者?

杨弘察言观色,斟酌道:“枳句来巢,空穴来风,这流言是不会凭空出现的。”

“或许刘备没有夺豫州的意思,但难保陈王没有这个想法。”

“上回陈王答应勤王,表面上自称辅汉大将军,结果大军连陈国都没有走出。”

“不如遣人去陈国借粮,若陈王肯借粮,那就表示流言是假的;若陈王不肯借粮,那就表示流言是真的。”

袁术大喜:“长史言之有理。谁愿去陈国出使?”

韩胤自告奋勇:“韩某愿替明公走一趟陈国,凭韩某的本事,定能让陈王献出粮食来。”

待韩胤离去,袁术让阎象退下,只留下杨弘和李业。

“公孙越之前寻到本将,可以助本将吞并刘虞的三千骑兵。”

“本将正缺骑兵,不如今日设宴,趁机杀了鲜于乾!”

袁术舔了舔嘴唇,目有贪婪之意。

三千骑兵啊!

哪怕骑兵反抗,那也是三千战马啊!

杨弘建议道:“若要杀鲜于乾,须得公孙越亲自动手。如此一来,即便今后有人问责,我们也可以将公孙越推出去顶罪。”

“同时将刘和软禁,对外称刘和已经返回了幽州。”

袁术大喜:“还是长史有谋略,阎象就是个榆木脑袋。”

当夜。

袁术在府中设宴,然后延请鲜于乾和公孙越赴宴。

鲜于乾不疑有他,欣然来赴宴。

酒喝得正酣畅的时候,公孙越忽然拔剑将鲜于乾刺了个对穿。

可怜的鲜于乾,连死前的挣扎都没来得及!

“公孙越,你果然很有诚意!”袁术见轻易间就杀了鲜于乾,心情十分的高兴,于是让纪灵提着鲜于乾的人头,以鲜于乾勾